抗疫是一场战斗,病情就是命令。记者了解到,在深圳市确诊患者集中救治医院市三医院,目前集中了深圳全市最顶尖的重症救护团队,有由一批专家组成的重症医学专家组、专业资深的重症护理团队——他们是这里的“定海神针”,是重症病人生命的倚靠。
重症医学专家团队守卫“最后防线”
截至目前,深圳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人肺炎病毒阳性的病例200余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全市唯一的定点医院,到目前为止,深圳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这与市三医院与深圳市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医学专家的默契配合不无关系。
深圳市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医学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主任冯永文向记者介绍,疫情发生后,在深圳市卫健委的安排下,深圳市第一时间成立了重症专家组,支援市三医院的集中救治工作。“火速聚集了全市市级医院和部分区级医院最富有经验的主任医师、教授15人,同时组织了8名主治医师,他们都具有娴熟的重症医学的操作技术和基础理论,构成了一个23人的重症医学团队,全力保障确诊危重病人的治疗。从1月25日进驻三院,重症专家组一直都在奋战。截至目前来看,整体情况还是比较平稳的。”
“很多专家、年轻的医生、护理人员都奋战在一线,不眠不休。市卫健委、医院做好了充分的预案,统筹协调,前方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的同时,也得到了后面各部门很好的保障和支撑,大家同心协力,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救治。”市三医院感三科主任王福祥表示。
救治身体同时更抚慰心灵
市三医院感染三科护理团队是最早进入“战疫”状态的人员。从确诊第一例病例到现在,这个团队一直挺在病人护理的最前线。
“对于应对这样的严峻局面,我们是有准备的。”护士长孟令香介绍,在平时,感染科护理团队的工作,就是长期与传染病“斗争”,“我们是专业的感染科护士,有丰富的经验,以往的禽流感、埃博拉等疫情的防控,我们都有参加,我们中还有03年抗击过SARS的老战士。”在此次疫情中,感三科护理团队17名护士始终在一线坚守,成为中坚力量。
“工作强度大,而且有一定风险性,所以此次,我们采取了4小时排班制,主要是考虑到,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护士们太辛苦了,一个班下来,护眼罩全都已经模糊了,衣服全已经全湿掉了。所以我们的护士定时替换,外面的人进去,让里面的人出来,让大家都有休息的机会。”
孟令香告诉记者,不少病人刚进去的时候,情绪上还是会有一些不稳定,除了治疗和护理他们的身体,从心理上,宽慰病人,鼓励病人,也是护理人员重要的一项工作。“有的病人对病情很紧张,我们会不断地安慰,让他们有信心;有的病人会因为见不到家人、或者不能开窗通风这样的事情,有些情绪,我们会反复去疏解;有的病人提出,医院营养餐比较单调,我们就跟食堂沟通,丰富他们的菜式,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多给他们对一些心理上的支持,对于他们身体的康复,有很大的益处。”
最令护理团队感动的,还是很多病人和家属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怀和感谢。“大年初二,我们收到一位老爷爷送来的一袋零食,然后他双手合一在门口,给我们鞠躬作揖感谢我们;前两天,一位家属给病人送吃的时候,给我们也送来一袋水果,上面贴个小纸条写着感谢。每每看到这些,我们护理人员真的很感动,也很欣慰。”
不愿下一线的“孕妇”医生
感三科的主治医生曹孟丽,疫情发生后,一直冲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日夜“盯梢”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帮200多斤重的病人翻身,每天无数次查房.....可是,谁也不知道,她已经是一位怀孕的“准妈妈”。
“在一线干了十几天,隐隐约约感觉到身体有点变化,但一直没有管。直到有一天,身体有点不适了,结果一查,原来自己怀孕了。”结果出来后,曹孟丽仍表示不愿意退下一线,在医院的多次劝阻下,才同意调到其他科室。“看到科里那么多医生、护士都坚持在一线,觉得自己不应该中途退出;另外,就是自己一直在管理的那位重症病人,情况还不明朗,我不放心走开。”
现在调岗后的曹孟丽,仍然一直心系一线,每天都会向同事询问了解病人的情况。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