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三医院二期建设连夜赶工,短期内可增1000张病床

读特记者 余海蓉 戴晓蓉/文 李伟文 周红声 刘羽洁/图
2020-02-04 07:37
摘要

除了近期新增的“二病区”、“三病区”外,深圳还正在加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扩建,短时间能增加1000张病床

连日来,深圳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不断增多,截至2月3日12时,深圳已累计确诊病例245例。随着节后流动人口返深,深圳的防控压力增大,医疗资源是否足够?记者3日从市卫健委获悉,深圳已经做好了相关的应急方案,除了近期新增的“二病区”、“三病区”外,深圳还正在加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扩建,短时间能增加1000张病床。同时,深圳还准备了其他后备医院,可以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病人继续增加的疫情形势。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建设现场

市三医院二期连夜加紧赶工

疫情发生后,深圳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选定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确诊和疑似病例患者的集中收治医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床位1600张。目前院内的普通病人已被转移,腾出了1100张床位来保障收治能力。市三医院参加疫情防控的医生超过240人、护士超过310人。同时我市还调集了深圳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护理等到市三医院,增加医务人员力量。

建设者们连夜抢建,挖掘机、推土机加紧平整土地,泥头车川流不息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1月 29日,深圳按抢险救灾“绿色通道”项目紧急开工了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二期项目紧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记者在现场看到,施工队伍已经进驻,几十台挖掘机、推土机日夜赶工正在平整土地,预计项目面积将超过60000平方米,短时间将建成,新增1000张床位。这样,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两期加起来可提供约2600张床位,比武汉的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加起来的约2300张床位还多。

两个医院新增病区已收治非阳性病人

为了减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压力,深圳还安排了深圳大学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禾正病区设立独立区域,接受转诊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临床症状,但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患者。

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筹建小组100多人的努力下,经过36小时的奋战,大年初四禾正病区两层楼传染隔离病房就准备完毕,开放了110张病床。

仅用36小时,深圳启用“第二病区”南医大深圳医院禾正院区

截至2月2日中午,该病区累计收治患者79名,患者中最小年龄为7个多月,最大年龄73岁。南医大深圳医院调派胸外科、儿科、中医科、超声科、医学影像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科室的医生和护理骨干前来支援。据悉,这家医院还可以根据需求再扩大病床规模到630张。

此外,深圳还准备了多家备用医院,可以随时启用。

中山七院用“移动医院”搭建临时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

中山七院“移动医院”搭建临时发热留观病区

深圳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和临床能力建设,自从非典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布局下,有了很大发展。防控体系方面,深圳市建立了“市-区-街道”三级的专业与综合防控相结合的联防联控体系。

目前深圳在全市设立了49家发热门诊。各医院也挖潜力扩大发热门诊的收治能力。中山七院利用“移动医院”设备设施,在医院东南侧二期项目用地搭建临时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于1月23日正式启用。临时发热留观病区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月10日全部交付使用。建成后,将承接光明片区发热门诊和疑似病人留观任务。

此外,深圳市区医院都通过网络问诊的方式,减轻发热门诊的压力。中山七院于1月26日率先启用了“互联网医院”,短短1周时间,义诊咨询量超过10000人次。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戴晓蓉/文 李伟文 周红声 刘羽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