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深圳巾帼的身影最美丽!

读特记者 方慕冰
2020-02-03 20:41
摘要

在深圳,有这样一些美丽的身影,不畏险难、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出战,在一线防止疫情扩散,为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敬的巾帼乐章。

面对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无数人被迫宅在家里刷手机、追剧,在深圳,有这样一些美丽的身影,不畏险难、义无反顾地选择逆行出战,在一线防止疫情扩散,为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敬的巾帼乐章。

深入基层筑牢防线

宝安区石岩街道上屋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妇联主席尹华颖最近特别忙。当记者拨通她的电话时,她笑着说自己只能“长话短说”。

从年二十九开始,尹华颖每天都早出晚归,年三十晚上都没能与家人吃年夜饭,因为那晚,“社区里有一名从武汉返深的人员,一回家主动申报后,我们就去走访了”。当她回到家时,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多。整个春节假期,她只在年初三那天中午,跑回家快速吃了午饭又赶回单位。

尹华颖告诉记者,上屋社区有6.3平方公里、6万多人,外来人口较多。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全社区的46名工作人员、30名巡防队员、70名网格员,每一个人都坚守岗位、非常忙碌。”

连日来,尹华颖都是每天早上8点多开始在社区巡查,18点回到办公室,整理相关数据,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每天最早22点才能回家。她和同事们日常工作就是走街入户,看见不戴口罩的市民就去劝其戴好口罩,劝娱乐场所暂停营业关门,异地来深、返深的人员要登记并询问相关情况,对有必要的住户要电话随访、入户走访……尹华颖常对同事说,天天贴标语不如好好思考怎么不让疫情扩散,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微处。

当问到怕不怕被感染的时候,尹华颖说,自己是最基层、最直接面对群众的干部,怕也没有用,只能做好防护措施,让疫情不再扩散,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抗击疫情从“心”开始

比疫情扩散更可怕的是恐慌和焦虑情绪的泛滥。有着31年心理咨询培训经验和21年专业志愿服务经历的深圳市巾帼志愿者协会会长李春红,大年初一获邀成为全国抗击疫情心理援助专家后,就一直在为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

一张一平米的小桌子、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一部热线电话,就是李春红“战疫”的工作岗位。她说:北京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联合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等京鄂深的公益机构和专业志愿者,共同发起“I Will专业志愿者联合行动”,全国专家团队有近50人,在全国招募700名专业志愿者建立三位一体团队参与本次行动。咨询热线24小时开通,通过微信语音、微信视频、电话等方式,为需要的人提供心理援助。不仅通过网络和全国志愿者分享交流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技巧,做志愿者的督导,还亲自为一线医护人员送去心理关爱,为患者、医学观察人员、普通民众等人群提供心理援助。

李春红告诉记者,她们会把需要心理援助的人进行分类,再制定个性化的抚慰方式。她记得自己曾辅导过的一个医护人员,在多日连续高强度工作20多个小时后,情绪接近崩溃。李春红为了让对方释放压力,引导她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辅以轻音乐舒缓其情绪,还教给对方深呼吸、冥想放松、争取换班休息、和家人多沟通等释压方式。“就像阴雨密布时,雨后才能天晴。”

作为社会最小单元的家庭,也应该在应对疫情时筑起最基础、最重要的防线。对此,李春红积极带领志愿者和家长们以“幸福家庭读书会”为载体,从积极心理学导向出发,创新提出“非常6+1”深圳家庭防控体系。“我们倡导形成积极、乐观、自信、民主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如:设定每一天的合理作息时间计划、共读一本书、写出一封家书、开展一个室内游戏、进行一次锻炼、烹饪一道美食等。”

至今为止,李春红已经整整工作了十天,平均每天超过10小时。这些日子,她也很愧疚没能好好陪伴家人,但她深切地说:“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在这个非常时期,各类人群的心理援助非常重要,乐观自信的内心是最好的免疫力!”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方慕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