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工程院与美国工程院联合主办的2016城市可持续建设国际会议在深圳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欧洲的工程院院士聚集一堂,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丹尼尔·牟德分别通过视频致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赵宪庚、美国国家工程院涉外秘书长露丝·戴维、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城市可持续建设国际会议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创办,首届会议于2014年在美国举办。2016城市可持续建设国际会议为期3天,各位专家围绕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理念、亚洲乃至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议题、未来城市可持续建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会议期间,欧洲科学院院士、前罗马俱乐部欧洲区主席威勒•拉乌尔(Raoul Weiler)在百忙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阐述了他们在环保领域的独到观点,并对深圳可持续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欧洲科学院院士威勒•拉乌尔
威勒•拉乌尔(Raoul Weiler)是比利时人,曾参加过两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是位于慕尼黑地球系统保护国际专家组(IESP)的联合创始人。18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深圳之行,让他更坚定了对深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威勒•拉乌尔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深圳,刚刚在会上听到了深圳低碳发展的演讲,感觉到深圳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非常巨大的努力。
据威勒•拉乌尔介绍,以前他在化工产业工作过很多年,当时是做工程信息系统等工作,工作了差不多30年时间。在工作的过程中,因为看到了整个化工产业产生了很多的污染,所以他越来越真心地感兴趣而且着迷于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后来他离开化工产业界,到了大学教书。近几年相继参加了一些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国际性会议。作为有学术背景的智库,他参与一些重要的环境保护谈判的进程,也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可持续发展在谈判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威勒•拉乌尔透露说,最近他刚写了一本书,正在寻找出版商。这本书就是关于可持续性发展主题的,主要讲述食物问题。在本世纪末,地球将有超过百亿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食物就变得至关重要,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得以延续的考量因素。
"在这本书里,我试图分析了人口结构、气候变化,以及资源之间的关系。"威勒•拉乌尔说,谈到资源,主要是指土地资源和清洁水,以此来探究人类是否能够生产出足够的食物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目前地球面临一个问题:我们的环境是否能够承载未来人口需要的足够的粮食。"
所谓更好的生活环境,其实就是更清洁的生活环境,这样人类才能在时间的长河里生存更长时间。在时间的维度里面,究竟什么是什么能让人类生存并延续下去很长时间的东西呢?威勒•拉乌尔说认为,就是清洁的环境。比如说,如果污染已经进入到地下水里,那么,这种污染是花费很多年都治理不好的,这对水资源来说可持续性打了折扣。此外,对空气环境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空气环境能保持清洁的话,就能在很长时间内可持续下去。
威勒•拉乌尔说,因为初次来到深圳,对深圳没有更多所见所闻,但他在会议上听了各位专家的演讲后,感受到中国政府有非常明确的意愿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工作推进下去,也表达了非常明确的、要想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的态度,这让他更坚定了对深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见习编辑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