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中国心灵”展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开幕 中央美院学生交出思政课优秀作业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1-06-22 15:18

20日,“重塑中国心灵”展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开幕。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展品出自中央美院年轻学生之手,他们以文献、作品、演出等多种形式,鲜活地呈现中央美院思政课程的成果,向公众展示了新时代思政课的新教学方式。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献上一场特别的视觉典礼。

从2021年春天开始,中央美院开设了一门极富创新意识和艺术特色的思政课——“重塑中国心灵”。该课程依据央美“课程串讲+名家讲座+经典阅读+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的“五位一体”模式全新设计,把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融合进近现代美术史的个案中,尤其是结合百年中央美院的历史,联系百年中共党史,讲活了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通过系列讲座、现场踏访、研讨会和工作坊,以及艺术创作实践,这门课程将思政课堂变为鲜活的心灵探索的现场,把教材体系转化为生动的教学体系,把青年学生到课率转化为发自内心的点头率,把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有意思,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爱。

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展览,就是学生们交出的课堂作业。从学生们清新广阔的创作思路,观众看到的是“活起来的思政课”——用“击鼓”的方式展示鸦片战争以来的救国“药方”;通过食谱表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重新呈现了当年西南联大简朴而庄重的开学典礼;用装置艺术表现了中国铁路的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

名为“对症”下药的装置作品充满巧思。封闭的空间喻指药房,空中悬挂着诸多古朴的木质药箱,每个药箱针对一种疾病,配有治疗的药方。这里既有咳嗽、止血这样的“身体病症”,也有焦虑、攀比、懒癌这些当代信息多元社会引发的新精神疾病,而散落地上的则是无用的药方。创作者张佳妮介绍说,作品是针对中国寻症医学发展为主线的研究性调查展,鼓励人们拿着药方走进药房,去寻症和探求一份能治疗自己的良方。

作品“燕于巢”将一封封家书翻飞在细线上,像展翅于空的燕子,竹篾编织成巨大的鸟巢,静静等待燕子归来。作品取自古代诗歌“燕子营巢有所依”的寓意,表达国人的心如燕子恋家依巢,祖国就是温暖的家,家书是对大家和小家的寄托。

中央美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兼书记、美育研究院院长宋修见说,“重塑中国心灵”,是有关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的历史文化课、社会发展课、人生信念课和生活哲理课,而不是照本宣科的理论教条。“重塑”不只是对“中国心灵”的历史追溯,更是对当代艺术青年“中国心灵”的“重塑”。同学们在“实践教学”中,学习、讨论、思考和创作的过程,就是“重塑”一颗颗年轻的“中国心灵”的过程。

本次展览展期至8月8日。

(原题《“重塑中国心灵”展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开幕 中央美院学生交出思政课优秀作业》)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冻结)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