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 普宁中学生“创客”团队十余项专利研发“养鲜冰箱”

读特记者 吴绪山 文/图/视频
2020-01-09 16:55
摘要

国内外均未见有与吴杰阳创客团队发明的“基于LED脉冲光的果蔬农药残留降解及保鲜集成技术产业化应用”和“增加果蔬营养成分的方法研究及应用”两项创新点相同的文献报道,表明了这两个发明项目的首创性

养鲜冰箱让果蔬“慢慢活着”,“光解反应”能去除农药残留,这些听起来满满科技感的成果,竟是出自揭阳普宁市第二中学学生创客之手。记者近日在该校采访时获悉,该校吴杰阳、吴杰派等在校学生4年多来在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带动扶持下,得到相关高校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通过自筹资金,自购设备,自建实验室,学习之余开展创新实验,找到了果蔬保鲜和农药残留降解的独特方法,迄今已获得十余项国内国际专利授权,并获得省、市中学生创客大赛特等奖及科技一等奖。该团队负责人吴杰阳表示,让所有的人能够随时吃到新鲜、无毒的果蔬,为全社会健康事业尽一份力,正是他们的心愿和目标。

创新项目多次斩获获创客大赛最高奖

普宁市第二中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课外创客活动,尤其是吴杰阳所在的团队,更是为学校带来浓厚的创新氛围。4年前,吴杰阳在父亲吴健的鼓励和带领下,从一个游戏少年转变为创新达人,他们致力于解决果蔬保鲜和农药残留降解的难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吴杰派、陈桂选等二十多名同学也开始加入这项创新活动中,成立了以“以学习为主、发明创造为辅、重视动手能力”的发明创造小团队。他们一方面遵循科学规律,一方面又敢想敢试,反复求证,通过大量的实验,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后,终于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吴健回忆说,有一年春节,别人在过年,他们则在忙着实验,不料夜里实验箱短路起火,烧成了一堆废铁。但他们并不气馁,吴健甚至用长征精神鼓励吴杰阳,告诉他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迄今为止,吴杰阳等人所在的创客团队已经获得了“一种植物生长灯”“一种基于LED脉冲光降解农药的方法”“一种基于LED脉冲光的蔬果保鲜装置”和“一种多功能冰箱”四项发明专利授权,以及十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此外,还有十四项发明专利正在公开实审,十六项PCT国际专利正在公开实审,“一种植物生长灯”还获得日本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不仅如此,2017年,吴杰阳创客团队通过深圳某科技公司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申报了“2017年应用型科技研发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应用型科技研发扶持)”,获得广东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300万元;2017年12月,吴杰阳、吴杰派代表普宁二中参加“2017年粤东青少年创客大赛”,获得特等奖;2018年,他们又获得“广东省中小学生(含中职学校)创客大赛”特等奖,并在2018年摘得“潮汕星河奖”科技一等奖。

发明创造让果蔬待在冰箱里“慢慢活着”

吴杰阳说,他从小就喜欢和植物打交道,书本里学到的光合作用等知识启发了他。他们从利用人造光源种植植物开始进行的研究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活养保鲜”的全新思路,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湿度、空气的方法,让采摘后的果蔬“继续活着”,其中包括了已经被切去根须的果蔬,仍然可以从叶片上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继续光合作用的进程。如果说传统的保鲜方法是让蔬菜水果“慢慢死去”,那么他们的创新思路则是想方设法让果蔬“慢慢活着”。在农药残留降解方面,则使用了“光解反应”、“水解降解”和“体内代谢法”三种方法,相比以往其他方法来说更加安全、高效和简便易行。国家科技部最新的国家级查新结论显示:国内外均未见有与吴杰阳创客团队发明的“基于LED脉冲光的果蔬农药残留降解及保鲜集成技术产业化应用”和“增加果蔬营养成分的方法研究及应用”两项创新点相同的文献报道,表明了这两个发明项目的首创性。

经过不断的改进换代,集多项专利技术于一身的多功能养鲜冰箱不久前已经面世。实验表明,在恒温、恒湿、特定LED脉冲光照射下,即使断了根须的蔬果,仍然可以维持低程度的生长状态,实现长时间低温保鲜,大量营养物质得到有效保留,如带叶的荔枝经过养鲜装置保鲜之后,不仅保鲜时间长达22天以上,而且糖分更高,其植物纤维也大幅减少。创客团队将样机送到“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和“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系统测试,果蔬保鲜和农药降解的效果十分显著,比如空心菜用超过国家标准15倍的敌敌畏喷施,24小时内降解率达到70%以上,48小时后,农药去除率达到98.1%。

目前,这个中学生创客团队还在继续他们的创新之路,顺应近年来兴起的共享经济和人工智能潮流,他们正在推出“智能共享食品柜”并申请了相关专利。生活在社区中的消费者,随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预定所需要的鲜肉和蔬果,这些预定的农产品会被放置在社区中的共享食品柜中“养起来”,客户在方便的时候随时可以到柜中将这些鲜活的农产品取走。吴杰阳说:“作为中学生,以学习为主,创新为辅,最大的奖励莫过于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产品,让千家万户随时随地能够吃上高品质、无农药残留、新鲜美味的农产品。”

多年来指导普宁二中学生创客工作的罗老师表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创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对于社会的进步,都是有益的。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吴绪山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