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0后医生为陌生白血病患者献上“生命礼物”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帅菲斐 王璐鑫
2019-12-20 18:25
摘要

(张文宇捐赠的造血干细胞将给另一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但是,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和鼓励,特别是当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能配型成功,可以救人性命”的时候,文宇就再也没有犹豫,坚定地在捐献书上签了名字

12月16日,已入冬的深圳却温暖如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来自该院普外科的住培医生张文宇,正躺在病床上进行无偿捐献干细胞血液采集。从上午8:00点到午后13:00点多,整个采集过程持续4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提取了白血病患者所需要的足量的造血干细胞,细胞质量良好。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作为“生命的礼物”被送到前期匹配对型的白血病患者那里,点燃患者新生的希望。


正在采血过程的张文宇

张文宇:救人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张文宇是一名90后的医生,今年刚刚硕士毕业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虽然在从医生涯上文宇还是个新鲜人,但在无偿献血、帮助他人的道路上他已经默默耕耘了很多年。事实上,早在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个献血积极分子了。

文宇第一次献血是在7年前,那时他还刚进大学不久。在老师和师兄的介绍和鼓舞下,文宇第一次认识到无偿献血对于广大患者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了自己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信念。他首次参与无偿献血是在校园内的采血车,也正是在这次献血中,他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情况。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而在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当时社会上不少人仍然对造血干细胞捐赠存在误解,有些人还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心理。

张文宇捐赠的造血干细胞将给另一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但是,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和鼓励,特别是当工作人员告诉他“如果能配型成功,可以救人性命”的时候,文宇就再也没有犹豫,坚定地在捐献书上签了名字。这之后,事情一过就是7年,其间文宇还不时接到过血液中心的电话,核实他的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直到那时,文宇还觉得,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件离自己很遥远的事。

从签署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意书到最终真正完成捐献,7年之间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文宇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7年前播下的一颗爱心的种子,会在2019年的今天开花结果。在完成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之后,文宇笑着对我们说,“如果能配型成功,可以救人性命,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向张文宇颁发荣誉证书

同事: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激励所有人

时间回溯到今年早些时候,当时张文宇接到了一通来自深圳市血液中心的电话。血液中心的一位张医生告诉文宇,有个病人跟他的造血干细胞匹配上了,询问他是否同意捐献。随后,张医生通过微信发送了几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资料给他,问他是否确定要进行造血干细胞捐赠,并建议他和家人再好好商量。张医生告诉文宇,如果答应进行捐赠之后,最好不要轻易反悔,因为仅仅做一次高分辨配型就需要花费6000多元,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对患者的心理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直到此刻,文宇才第一次真实感受到,原来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一命这件事情可以离自己这么近。作为一名学医多年的医学生,尤其是作为一名久经锻炼的外科医生,文宇几年来在手术室见惯了生离死别、命悬一线,因此更明了患者这种对生的渴望,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获得文宇的正式确认后,血液中心立即跟对方患者进行确认,并马不停蹄地开始进行抽血高分辨配型、捐献者全身体检、给捐献者打动员剂等一系列流程,直到12月16日这天终于迎来了正式的造血干细胞捐献。

市二医院住培办的老师和规培学员代表慰问张文宇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住培医生,张文宇在平常的临床工作中认真细致、任劳任怨,在住培办和所在科室的双重领导下,高质量地完成了一名住培医生所应当完成的各项临床工作。但是,文宇在此前并未透露自己捐献的事宜。直到需要请假的前一天,他才向所在科室领导和住培办进行了汇报。“当时他跟我汇报的时候,我也深受感动,并向我们市二医院全体住培医生进行了宣扬,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医务工作者学习。”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培办的康颖主任说道。

在张文宇进行造血干细胞捐赠的同时,市二医院住培办的康主任和深圳市血液中心的兰欲晓主任也陆续来到他的病床前,分别代表市二医院、住培办和血液中心对他进行慰问和看望。领导们纷纷表示,张文宇同志的感人事迹让大家备受鼓舞,希望广大医护工作者们以他为榜样,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医疗卫生建设中勇攀高峰。

住培办康主任和血液中心兰主任慰问张文宇

深圳:每年献血量走在全国前列,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超300名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各种认识误区。造血干细胞移植,指的是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如今大多从外周血中获取,就像献血一样,无需通过骨髓穿刺抽取,对志愿者身体无不良影响,一般一周左右可以恢复。

据中华骨髓库网站有关资料显示,截止 2019年11月12日,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达到273万人份,即有273万人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累计实现捐献9127例,其中涉外354例,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已在全省21个地级市设立工作站。中华骨髓库广东省分库成立于2006年,广东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以学生和医护人员为主。全省首例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采集出现在2001年。

张文宇的名字列入深圳市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爱心树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无偿献血量却走在全国前列,造血干细胞捐献量也是如此。据深圳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深圳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在2001年8月27日,张文宇目前是深圳市的第316例无偿捐献者。

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采集室外,一棵深圳市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爱心树上的一颗颗红心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每一颗心都记录着捐献的日期和捐献志愿者的姓名。从这颗爱心树上,不仅有张文宇的名字,我们还可以找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刘瑞医生、王莹护士等多位其他深圳兄弟医院医护人员的名字。这充分显示,深圳的医务工作者作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踊跃参与造血干细胞捐赠和各类献血活动,积极发扬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新时代白求恩精神。

参与献血的深圳白衣天使们

每一位捐献者都是一位救人英雄。正是像张文宇这样的一个个无名英雄,用他们的大爱托起广大血液病患者生命的太阳。交谈中我们得知,文宇和他的志愿者同伴们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爱心行列中来。

张文宇,作为一名90后深圳医务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行动,挽救了一个陌生的生命,完成了自己的一次爱心理想,更用行动无言展示了医者大爱的深圳医护形象。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陪办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帅菲斐 王璐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