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最具城市辨识度的文化平台 龙岗这位文化工作者有个伟大梦想

读特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龙轩 文/图
2019-12-20 14:58
摘要

拉阔戏剧节,便是唐华刚这个文艺匠人实现深圳文化梦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深圳深耕的土壤;而在这片热土里,无数文艺匠人执着地挥洒热血。来自龙岗坪地的一名普通文化工作者唐华刚,便是其中之一。1992年来到深圳,现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唐华刚编、导、演的作品获奖无数,多次登台央视并出海演出。

唐华刚所怀抱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深圳能有一个与城市定位相符合的文化品牌,能孵化更多有梦想的文化人,其一手操刀的拉阔戏剧节便是实现其深圳文化梦的载体。

汗青色的唐衫,搭着浅蓝色围脖,唐华刚浑身散发着文艺人的气息。斯文可掬的外表下,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表演张力。说起戏剧表演,这位老戏骨双眼放光。即便刚在医院经历了一场大手术,身体还在恢复期的他也能信手拈来经典剧目。双眉一挑、眼珠一转、话锋语调一换,一人分饰多角的表演震撼十足。

人物档案

唐华刚,1967年2月出生于湖南怀化。1992年来到深圳,现任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编、导、演的作品获奖无数,多次登台央视并出海演出。致力于为深圳城市文化生态助力,希冀搭建最具城市辨识度的文化平台,为拉阔戏剧节总导演。

解读

“拉阔”,在粤语里就是“live”的音译,“live”即“现场”。不同于往常的戏剧节,只是停留在优秀戏目展演,拉阔戏剧节强调着跨界与原创。下设的多个单元中,即兴戏剧接龙、即兴诗剧场成为重要吸睛点。拉阔戏剧节的另外一个特色,便是接龙。所谓接龙,就是同一主题下,各组演员分别上场演出,并且要与上一组的表演合理衔接。

为城市文化生态出力,让拉阔戏剧节成为文艺匠人实现深圳文化梦的重要载体

“美国戏剧有百老汇,日本、英国等等这些地方都有自己的戏剧,深圳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呢?”唐华刚反问。当热爱变成事业,唐华刚更希望为城市文化生态出一份力。

在他看来,深圳不缺文化,如今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各有自己的文化领域耕耘,可谓是遍地开花;但城市文化品牌更需要整合,并与城市自身定位相互挂钩。

“比如行为戏剧节,深圳有深南大道这样的建筑地标,也有万象城等商业地标,如果把他们变成剧场或者秀场,不是也可以成为一道极具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吗?”谈起文化,唐华刚的思考深刻而严谨,完全从忘我感性的表演状态中切换到了严肃理性的模式。

拉阔戏剧节,便是唐华刚这个文艺匠人实现深圳文化梦的重要载体。作为拉阔戏剧节的总导演,这个戏剧节品牌是龙岗最具辨识度的戏剧节,已经进入了第二年。从手术台下来,唐华刚恢复不到一周,便匆匆赶往现场负责统筹工作。这个戏剧节既承载着他对城市文化生态的思考,也承载着其凝聚更多文艺人的初心。

“我跟这里的参赛选手,从来不是鱼水关系,而是鱼鱼关系,我们都需要戏剧的海洋”。从业几十年,唐华刚深知文艺工作者的不容易,他们也需要一个平台去展示发挥自己的才华,而城市也离不开文化的建设。未来,他希望政府更多的扶持引导,让有辨识度的城市文化品牌可以从深圳走向世界。

表演不是不变范式,在拉阔中加入即兴元素让戏剧魅力充分展现

即兴,是唐华刚在拉阔戏剧节里的关键词,也是他对于戏剧表演精髓的理解:表演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范式,它需要灵魂。而表演的灵魂,不仅在于肢体表达、语言表达,也在于临场应变与发挥,更在于对戏的精准理解。

时隔十年,唐华刚依旧对当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上演的《深圳日记》记忆犹新。作为南方戏剧代表,登上北京舞台面向全国观众展演,《深圳日记》的走红让观众记住了唐老板,也让大家熟悉了唐华刚。而这场戏,能让唐华刚记忆深刻,不在于它让自己名气更盛,而在于它让唐华刚过足了戏瘾。

按照正常范式,话剧中的台词不能变一字、改一句,而在这场戏里和唐华刚搭对手戏的青年演员恰恰更改了台词。这放在演出中,很容易导致接不上话、圆不了场的尴尬。

在剧中,唐华刚是来深打拼先富起来的唐老板,搭戏的青年演员扮演他的徒弟,没成想徒弟翅膀硬了便开始自立山头。正常走的台词,应该是“唐老板恭喜你啊,您太了不起了,小经理我可伺候不了你”。而青年演员却把台词精简成了“唐老板,您太了不起啦!”一看对方改了台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唐老板反应很快接了话茬,“你的水平也不差啊,只怪我这个庙太小容不下你这尊佛,才让你背着我去自立门户。”变词不可怕,只要理解了戏中关键,了解台词和每个场景的表达之意,便能轻松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临场发挥,是对表演功力的考究。也正因为自己从业表演的经历,唐华刚在拉阔中加入了即兴元素,因为这能让戏剧的魅力更加充分的展现。在即兴表演之余,拉阔戏剧节的另外一个特色,便是接龙。所谓接龙,就是同一主题下,各组演员分别上场演出,并且要与上一组的表演合理衔接。

用专长反哺城市,构建城市文化生态圈

“你演出来的东西要扣题,还要能衔接,就像连续剧一样。很多组演员可能开场就跑偏了,后组演员如何合理衔接,同时让剧情跑回正轨,这对戏剧演员是极大的挑战。要演戏,你必须懂戏。懂戏还不行,你还要会创造戏。” 只要有个空房间,唐华刚可以自己演上一天的独角戏。他把演戏悟出来的道理,全部揉进了自己的文化梦里。

唐华刚给即兴接龙的选手们出了一道题,《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哦》。看似简单的开放式命题,向左还是向走,本质上是一道选择题。而对方最终回应的“哦”里,从不同语音语调里可以展示不同的情绪。短短几分钟内审题后,小团体便要开场演出,演员们如何在短时间内表演出这道命题话剧,是个不小挑战。

开场演员选择了用洗手间具象场景去表达这个话题,向左是男士洗手间、向右走是女士洗手间。这样的表演,却并不得唐华刚的欢心,因为它太实了。后续的选手,不出意料,都成功跑在了偏题的轨道上。开场后近三分之一的选手,都跳不开洗手间这样具象的场景,中途虽有选手意识到不妥,但也无法成功跳脱场景的束缚。

转折出现在了中场的一组选手。场景变换到了母亲、女儿与女儿的男友。这是一位现实的母亲,她看不上女儿新谈的男友,要求女儿在母亲与男友之间做出选择。“这不是上洗手间的问题,更不是左边男厕、右边女厕如此简单又不经思索的选择。未来陪伴我走过漫漫人生路的伴侣是关乎我一身幸福的抉择啊!”女儿一言惊醒了妈妈,母亲一句深深内疚的“哦”结束了整场表演。这样一句台词,既扣住了主题,衔接上了此前实在的场景,同时也点醒后面来者的表演不要再继续徘徊。

“这就是逆向思维,演员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考验。你要懂得跳出框架,去演绎的同时,你要懂得创造”,唐华刚分享心得。从怀化学艺,到投身深圳发展,一路上深圳这座城市创新敬业的精神感染着他。逆向思维,也是深圳思维,更是深圳人的思维。从业几十年,如今唐华刚定居龙岗,深圳这座城市给了奋斗的动力,他也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专长去反哺这座城市。

“未来,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文化,城市文化生态圈的构造离不开个人、也离不开社会支持”,唐华刚总结。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龙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