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是外资今年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关键词,股债市场双双呈净买入态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外资持有中国股票、债券规模分别达17685.54亿元、21840.75亿元,均创有统计数据以来历史新高,较2018年底持仓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此外,截至12月19日,沪深港通北上资金年内累计净买入逾3300亿元。
“外资仍将是2020年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众多投资机构对2020年资本市场的预判高度一致。在2019年加速增配人民币资产的基础上,外资明年将更加主动地配置中国股市债市标的。专家认为,基本面稳中向好、人民币资产估值相对较低、金融开放加速等因素是吸引境外长钱持续流入的重要原因。而开放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规则与国际接轨。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基础上,境外长钱的流入将深刻影响资本市场的定价逻辑和投资生态。
一、宏观面
1、12月19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他表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保持健康有序发展。
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陈春艳表示,大力发展股权创投基金,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是私募基金行业的“终极使命”。股权创投基金已经成为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支持“早期”“小型”企业发展的有力金融工具。
3、严守风险底线,上海地方金融监管条例征求意见。随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推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同时,地方金融法律法规也正持续完善。
4、展望2020年,对照税收法定原则目标,立法任务更加繁重,业内预计税收立法会进一步提速攻坚,进入最后冲刺。增值税法等重头法律将有突破性进展。专家表示,预计2020年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立法工作会有突破。
5、据了解,围绕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重点领域,有关部门已在加快酝酿部署相关举措,2020年民生补短板重大工程有望迎来建设高潮。除了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有效投资外,还将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加码对民资和外资开放,通过多层次供给体系,全面提升民生领域服务质量。
二、中观面
1、数据显示,相较2018年的理财热,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规模和数量均明显减少,投资趋于理性。市场人士指出,上市公司适当地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赚理财快钱”的同时,不应偏离主业、脱实向虚。
2、进入12月份,A股迎来一轮上涨行情。券商股大涨、两融余额破万亿元等均表明了近期股市的强势。12月18日,沪深两市时隔20个月再度迎来两融余额破万亿大关。从行业来看,12月份以来,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通信、生物医药等行业融资净买入额较多。
3、2019年以来,深市上市公司停牌次数同比减少过半,停牌家数占比降至12%,创近几年新低,单日处于停牌状态的公司家数由逾100家降至13家……数据表明,在“停复牌新规”运行一年多时间里,困扰投资者已久的“随意停、笼统说、长时停”问题已得到明显缓解。
4、筹资额退市家数双创新高,资本市场新生态渐形成。近日,一组数据引起了笔者的关注:2019年A股市场IPO数量同比增加90%,筹资额同比增加82%,创7年以来筹资额的新高;2019年以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退市18家公司,退市家数创历史新高。
5、今年以来截至12月19日共有121只公募基金清盘。虽然清盘数量小于2018年,但依然是排名第二的年份。其中11月以来截至12月19日,就有富国两年期纯债、华安睿享定期开放、长信上证港股通、国投瑞银兴颐多策略等18只基金宣告清盘。
三、微观面
1、A股分拆上市制度刚刚落地,央企中国铁建迅速打响第一枪。中国铁建19日早间发布分拆预案,公司拟分拆旗下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在科创板上市。由此,中国铁建成为最先公布实质性“A拆A”预案的公司。
2、12月19日晚间,万科A公告,收到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前海人寿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11月27日~12月19日,钜盛华、前海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万科A股5.65亿股,占总股本的5%。此次减持后,钜盛华和前海人寿对万科的持股比例降至4.9999998%。
3、A股再现“好老板”。12月19日晚间,冠城大通(600067)发布公告,控股股东丰榕投资向公司无偿赠予2亿元,用于奖励对公司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该项资金已于日前到账。
4、首只中小企业主题政策性金融债发行,中国进出口银行18日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招标发行中小企业主题金融债,金额40亿元,期限2年,发行利率2.90%,低于同期限金融债券利率水平,全场投标倍数4.56倍。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