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巡先改”扩大政治体检成效!光明区创设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整改机制

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连明文 郭实华 文/图
2019-12-16 18:56
摘要

建区一年多来,光明区委积极探索,创设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整改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终于通车了!感谢区委创设的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整改机制,帮我们打通拖了多年的断头路!”公明街道上村、下村两个社区的居民看到多年未打通的曙光路、马田路(公明段)两条断头路在巡察组结束巡察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打通成了双向6车道的柏油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改造后的马田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运用好巡视成果。更好发挥巡视在党内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对巡视成果善加运用”。建区一年多来,光明区委积极探索,创设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整改机制,取得良好效果。

以上事例是光明区开展共性问题专项整治、不断扩大巡察监督成果的一个缩影。2019年3月,巡察发现,街道、社区在道路建设等方面抓得不紧,尤其是个别断头路困扰成了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随即梳理形成了“工程项目建设监管不严”的共性问题要求全区各相关单位进行对照整改。公明街道收到整改通知后,迅速围绕辖区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曙光路、马田路、文阁路等制定整改推进计划,集中攻坚,克服困难,全力推进断头路建设,目前,其中两条路已打通,文阁路预计今年年底也可实现打通,共性问题整改机制啃下老大难问题。

据悉,光明区委前四轮巡察共提炼形成共性问题20项。前三轮共性问题已完成整改,推动全区各部门单位对照自查发现相关问题429个,制定相应整改措施702项,推动完善制度112项,区纪检监察系统立案查处8宗8人。

以点带面 创设机制

“巡察发现的一些问题,在未被巡察单位可能同样存在,这就是共性问题,要求全区各单位对照整改,这样有利于扩大巡察效果。”区委书记、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宏彬在听取区委第一轮巡察情况汇报时,对共性问题整治提出了上述要求,吹响了共性问题专项治理的动员号角。

此后,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对共性问题整改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区委各巡察组每轮巡察工作结束后,都会出一张共性问题清单,让全区各单位对照清单先行对照整改,切实推动问题解决。建立区委“五人小组”对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谈话提醒制度,共谈话提醒14人。还建立向分管区领导的通报制度,将共性问题清单通报分管区领导,由区领导督导推动整改,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光明街道党工委将深化认识,立行立改,用好巡察成果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接受完区委“五人小组”成员一对一的谈话提醒后,光明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接过了《巡察整改谈话提醒登记表》。作为街道党工委巡察整改第一责任人,他郑重表态,并在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同时,光明区还紧盯共性问题的“点穴式”精准化整改,在面向全区各部门单位的“共性问题清单”基础上,对共性问题进行再次研判,找准问题的系统性、行业性,如公车管理的共性问题属于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所负责管理的行业和领域,以此为共性问题找到“解铃人”,通过向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发送“巡察建议书”,督促区直职能部门对带有系统性、行业性的共性问题,严格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共性问题整改”的原则,切实担负起整改监督职责。截至目前已发出“巡察建议书”11份,推动在全区开展相应的专项治理,带动个性问题的“连根拔起”。

例如根据区委第二轮巡察发现部分单位存在的购买服务人员管理不规范、管理存在漏洞的共性问题,区人力资源局会同区财政局在全区开展涉及用人3个月以上的购买服务项目400余项,约谈29个单位负责人,逐一审查项目必要性,向区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停、留、并、转的处理意见,着力解决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的不规范现象。

根据第二及第三轮巡察发现的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罚没物资监管不力的共性问题,区财政局第一时间开展调研,制定了区《罚没物资处置工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抓好督查整改,堵塞制度漏洞。

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在研究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整改工作时指出:“如果说针对被巡察单位反馈的“问题清单”针对的是个性化的‘已病’,那么共性问题清单的列出,就是致力于开出‘普效药方’治‘未病’”。

随着区委第四轮巡察接近尾声,全区已完成对12个区直党组织和全部6个街道党工委的巡察,在全市较早完成了对全区31个社区党委的巡察全覆盖,同时延伸巡察22个社区股份公司党组织。每轮巡察过后,均对行业性、领域性、系统性问题开展综合分析,提炼共性问题,部署全面整改,着力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共性问题整改机制成效初显。

改造后的文阁路

多向发力 福泽社群

光明区在抓共性问题整改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政治上分析研判巡察整改,推动了基层群众关切的大量民生问题的迅速解决,共性问题整改机制给基层群众带来大“礼包”。

当巡察组今年5月份在社区走访时,凤凰街道甲子塘社区居民陈奶奶向巡察组反映,街道这两年建成投入的老年人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中心硬件很好,但存在开放时间不准时、工作人员服务流程随意性较大、居民反映意见得不到及时回复等问题。巡察组立即对这种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在走访有关街道、部门的情况下,提交了关于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中心运营的共性问题。近日,当巡察组到现场回访再见到她时,她紧握着巡察人员的手,高兴地夸起了中心的专业社工小陈和小黄,一边听着她如数家珍般的介绍,巡察组看到了中心大厅各种便民提醒更为周全,工作人员着装统一、热情饱满,各种制度上墙整齐划一。据悉,该轮巡察结束后,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以“巡察建议书”的形式将“便民服务项目管理不到位”共性问题整改建议送达区民政局。民政局领导班子第一时间在全区组织各街道对照问题开展自查自纠,督促运营机构全面深入整治。经过整改,社区受服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共性问题整改机制聚焦基层群众生活,另一个巡察组把巡察“利剑”指向与社区群众关系密切的民生服务项目,取得显著战果。

“非常感谢社区党委组织了这么好的亲子培训活动,这是我这个月第三次带小孩一起过来参加了。”小陈带着两岁多的儿子,刚从马田街道合水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完社区免费组织的亲子培训班出来,她是一位工作在光明区的外来务工人员。据她介绍,近期以来,社区类似这种民生微实事项目越来越接地气,让她感觉“很温暖”。她印象中以前社区的组织的活动更多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广场中摆摆宣传摊位、发发宣传品,大的节日组织形式多为较单一的晚会,与社区群众生活需求差距较大,参与度不高。社区巡察发现这一问题后,巡察组迅速提交“社区民生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存在短板”的共性问题,并推动街道、社区两级立行立改,督促在民生项目设计实施上要按要求召开党群联席会议充分听取社区群众意见,坚持贴合群众生活需求,提高项目的群众满意度。目前,经过整改的社区民生项目得到越来越多基层群众的“点赞”。

共性问题整改机制护航全区的大建设大开发。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在落实共性问题整改机制过程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巡察发现问题,结合当前全区正在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在全区开展对“政府合同管理不规范”“清拆残值处置等方式形成的物品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共性问题的整改,推动区法制办、区土地整备和城市更新等职能部门以及街道土地整备部门等举一反三、查漏补缺,迅速建立健全了合同管理的法律顾问制、土地整备清拆残值处置管理规范等相关工作制度、程序,推动土地整备、项目建设等领域有效信访量持续下降,较好地防止了该领域系统性或较大腐败案件的发生,以有效监督护航阳光工程、廉洁工程。

立足长远 建章立制

随着共性问题整改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光明区注重总结提炼相关工作机制,推动建章立制,制订出台《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巡察工作的意见》,以及《建立健全区委巡察机构与区纪委监委有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实施意见》《巡察发现共性问题整改实施办法》《巡察荐才扬善暂行实施办法》《巡察人才库管理办法》《协审人才库管理办法》《巡察报告评价暂行办法》等区委巡察“1+6”系列文件,着力推动将巡察工作制度成果转化为巡察效能,持续发挥巡察治本作用。

根据“1+6”系列文件,建立了跟踪督办、谈话提醒、专项督查等3项共性问题整改的保障制度,将共性问题治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巡察共性问题库”,设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督查清单等“四张清单”,实行问题形成“建账”、移交整改“交账”、巡察督办“查账”、落实整改“销账”的全链条管理。全区各部门单位当轮巡察共性问题的整改工作情况及有关佐证材料须在2个月内上报,实现“巡察一轮,带动一片”。

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巡察人才库”“问题线索库”“协审人才库”巡察“三库”,探索巡察数据和资源的信息化运行和系统化管理;在全市首创性开展“巡审结合”,推动巡察和审计工作联动、成果共享,得到《深圳巡察动态》《深圳特区报》等推广。

特别是在区委第四轮巡察中,积极探索巡察工作的荐才扬善职能,各巡察组既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也注重发现亮点、树立典型,通过巡察及时发现基层好人、好事、好作风,总结创新举措和鲜活经验,增强巡察促进改革、推动发展的正向激励作用,为进一步完善以共性问题治理为核心的巡察整改机制,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连明文 郭实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