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以深圳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里,涌现出一批为改革开放、社会发展不懈奋斗的爱国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深圳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岗位,为了深圳建设、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走向深水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同自燃的蜡烛,散发着照亮他人与自己的光芒;为实现人生理想,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创建美丽家园、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深圳特区报.读特携手深圳博士后在线(深圳)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推出《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视频专栏,讲述在改革开放前沿不懈奋斗、为社会发展坚持创新创业、在深圳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一直奉献的爱国者、奋斗者的故事,以“圳能量”事迹传播中国制造、中国质量、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为改革开放走向深水区继续探索。
今天我们讲述的是一名深二代在深圳创业的故事,他叫张瑞锋,是清华大学博士后。自幼跟随父亲在深圳上学,因为创业艰辛,他的生活与求学也变得颠沛流离。但在逆境中,张瑞锋不断成长,不学习,顽强奋斗,最后学有所成,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成为深圳新一代创新创业的奋斗者。
读书难:创二代的心酸故事
张瑞锋: 93年左右来到深圳的,当时读了三个学期,三所(小学),一个是永联小学,一个是上川小学,一个是高文,还有一个中心。
最根本的原因,父辈是创一代来这边了。第二个就是身份的问题,没办法进到公立小学去读书,就是在民办小学读书。第三个是由于创业的动断动荡不稳定,我们就随着父母他的工作的变迁、创业的变迁,由于成绩不好,父亲又把我放回老家读了,发现回到老家读三年级,好像又不想要,把我又带上来了,深圳这边再读,家里人觉得读书也是一个问题,后来就开办了一个小学,在我们这家开办小学,也读了一年多,当时是叫中心小学。
开始来深圳,作为一个外地人,去一个民办小学,会有排斥会被歧视,感觉是心里是承受压力很大。心理的过程调节是非常困难,对我来说,深刻地埋下一个种子,必须要出人头地,不能也让我们下一代人,也像我这样子那么颠沛流离。
当时,有一些问题小学都没有开始正常的下去了,我又相当失学。就搬到东莞去读书了,从五年级下半学期开始读起,升初中,初中又被合并了,然后又搬迁。中考也是身份的原因,没法在东莞继续读高中,然后又回老家读。回来老家读又错过了报名时间,只能去插班插到也是比较差的学校,直到高考。
旁白:走走读读,小学六年张瑞锋前前后后就读了七所学校,每一次转学,对于张瑞锋来说都是考验: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新的关系建立。按照他的说法从小学到博士后出站,他先后就读学校二十多所。对于读书,他的梦想是稳定的学校,一流的教育环境,一流的教学质量,只有北大清华才符合他的理想。因此,博士留学归国,张瑞锋依然选择了清华的博士后就读,这是他的梦。
往事回首:父辈创业艰辛
张瑞锋:当时来深圳的时候,家里人几个人就睡一张床,吃喝拉撒都在一个房间里。父亲开着摩托车,从很早的就送我们去很远的学校。
也没不想让他们增加太多的心理负担,真的很不容易,现在很多农民的孩子,他们都非常艰辛,很难有几个能像我这样能读博士后。所以,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想改变孩子的生命运。我能做到这样子,可能是万分之一了,很多人都是初中就辍学打工,一辈子这样循环,根本没法改变生命。
两个事情记得很深刻:一是我们以前送货是用三轮车送货的,不能给你送货进去,你要把货送进去怎么办?第二个事情,是我们过年的时候,去送货,可能从现在的角度看都是超载的,骑着三轮车到十几公里之外的地方去送货,就是为了过年能多赚点钱。
我想说非常感谢父母,我希望下半辈子就让他不要太操劳,剩下的事情我来解决。
深圳:梦想起航的地方
张瑞锋:对于我来说,深圳关内是一个很憧憬、梦想的地方,一直想进深圳的关内看看,那边对我来说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是一个很美好的世界。一直有想进去,就一个很渴望就想到另外一头世界去看一下。
我一直想做实业回馈点社会,第一个是父母在深圳;第二我认为,在整个国际未来20年,或甚至30年50年世界格局变动,所有的经济增长在中国,中国的发动机源头在深圳。
博士毕业回来深圳的时候,11号线刚好开通我坐上了第一班车,选择了一个商务舱,感觉设施已经超越了国外了。当时觉得,回到深圳没有很失望,让人很自由放松,很有归属感。感觉深圳的经济发展,已经跟美国差不多。
深圳气氛也非常好,觉得深圳包容友善,有梦想有激情:从创业的角度,从学习的角度,也有清华大学,有北京大学、南方科大这种比较好的基础学科,可以支撑我继续做研究;另外也有非常好的科技政策支撑,跟我在其他地方呆的完全都不一样,每天都是很有激情,就每天都很忙,但是忙的是不亦乐乎。
2019年博士后出站,我们就创立了深圳气航院科技有限公司,我的梦想就是对标美国马斯克,想要构建新能源汽智能汽车的生态体系,主要做新能源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电池回收产业链,从电池材料到电池存储的应用到电池回收。
新能源:开拓的新天地
张瑞锋:未来我们要朝着更高的一些梦想去做,有这么一些愿景,希望这个汽车行业也能做到中国领航的地位,把整个广东的产业集群项目给做起来,整合我们目前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人才资源、技创新资源、产业资源,为我们深圳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一些贡献,为我们国家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产业的升级,产业的转型做应用的努力。
我是国家培养的人才,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应该要发挥它的价值,不忘初心,我们要力所能及做出贡献。
我们最早的做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当时做了核心算法的一些研究,包括电池的状态,健康状态和核电状态,健康状态和能量状态,等能量功率状态的一些估算,当时在实验室做的算法,目前在国际也是领先的,SOC的估算,已经低于0.5%精度物。
这是我们的优势,目前,市面上的SOC的估算的精度是10%,因为估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在新能源汽车里面,整个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管理,都是以它作为一个起点数据,如果这个数据没管理的准,整个汽车的控制策略,还有用户的使用情况,都没有法很好的使用。
目前,企业它采用了这种算法,第一是追求稳定性。其二是追求是安全,第三在追求经济性,最后才是追求精度。解决能源汽车哪些痛点,就是我这个技术,一可以解决汽车高精度的控制,第二话可以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这个是经济效益的问题。
如果用了我们的算法,汽车可以从现在目前的使用三至四年的寿命,延长到七至八年寿命,这是对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博士担当:为国家和社会树立榜样
张瑞锋:目前还在构建创立深圳市海归博士协会、筹建深圳市海归会,也在发起了一个博士后在线的运营公司平台,就是要把技术人才、一些资源整合起来,汇聚在一起,帮助自己或帮助周边的一些朋友,进行技术和产业的转化。
从博士后出来,技术与产业之间巨大的鸿沟,因为不知道对方的一些需求,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的东西是很高精尖、很基础的技术,产业里面要很成熟、很可靠的产品。就是一个是最东边,一个是最西边,这两个内容怎么扯成一条绳子,目前,在博士后(在线)在做的工作。
深圳未来的战略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能做出贡献,让我们国家从工业大国,变成工业强国转变,做出努力和贡献。一群的博士后、海归博士,大家一起朝这个目标和梦想去努力,大家有梦想、有干劲,愿意为我们国家工业4.0,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贡献和努力。
旁白:张瑞锋认为,博士后是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应该为国家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服务,应该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为企业和社会发展去思考、解决发展难题,解决困局。不论是在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社会发展做好榜样,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张瑞锋说,作为我们新时代的一个新青年,为了实现我们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社会菁英都应该有所作为,有所担当,博士后更应该做出表率。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