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藏书家代表齐聚罗图,分享阅读中的藏书之美

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张蕾
2019-11-29 15:06
摘要

古人藏书,或是学者以此研究学术,以正前贤之说,以解史迹之疑;或是藏者以此校经勘史,以纠通行本之错讹,以复古本之原貌。那么今人藏书呢?

古人藏书,或是学者以此研究学术,以正前贤之说,以解史迹之疑;或是藏者以此校经勘史,以纠通行本之错讹,以复古本之原貌。那么今人藏书呢?

11月28日,由深圳市罗湖区文联、藏书报社主办,深圳商报社承办,深圳市罗湖区作协、罗湖区图书馆协办的“藏书中的阅读之美——全国藏书家代表罗湖分享会”在罗湖区图书馆举行。作为本届深圳罗湖区读书月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分享会共分为“文化沙龙”“专家讲座”“古籍展览”三个部分,特别邀请到6位专家学者、藏书家和写作者亲临罗湖图书馆。

早上9:30,罗湖区图书馆尚修学苑高朋满座,笼罩在一片古色古香中。6位嘉宾面向读者依次入座,开启了本次藏书分享会。他们分别是上海藏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上海藏书家、巴金纪念馆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广州古籍碑帖收藏爱好者徐春平,深圳藏书家、《晶报》总编辑、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社长胡洪侠,深圳古籍收藏家、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民间古籍收藏工作委员会委员易福平,深圳古籍专家、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调研员黄煜。

活动主持人胡洪侠率先把“藏书之用”的问题抛给大家。徐子善谈道,藏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用,在用的过程中逐渐对“藏”产生了兴趣,能将藏、读、用三者结合是最理想的状态。徐春平同样认为藏书对于学习有重大意义,并将其珍视藏品“毛委员发书单”背后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周立民表达了不同观点,他认为藏书实用的目的在淡化,不是所有的藏书都有用,“恰恰是不用的书拿来收藏。”黄煜则把藏书看作是一种情怀,他从所学专业考古学说起,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认为藏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易福平也从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三个方面来论述,以专业的角度剖析藏书的价值。嘉宾们相谈甚欢,分享了收藏、研究、写作和出版等方面的经验,其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令现场读者受益匪浅。

精彩一波接着一波,当天14:30,周立民还为读者们带来“散布知识,散布生命——巴金先生的藏书与捐书”主题讲座。甫一开场,他便提到,除了作家、翻译家外,巴金还有另一重要身份——藏书家。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他从聚书、藏书、读书、理书、散书等方面,细细讲述了巴金与书的深厚情感,让读者走进这位文学大师,一起体会藏书与阅读之乐。“藏书中珍藏着人生的记忆”、“把读书看作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爱好”……周立民妙语频出,引发不少读者共鸣,还有读者就巴金藏书之用的问题与他互动交流。

此外,罗湖区馆内同时举办“沧海遗珠,积金萃玉———民间收藏古籍文献精品展”,读者们可在沙龙、讲座之余,近距离欣赏和感受古籍之美。其中,明代单刻经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十六卷、日本天保十五年(1844)刻本《茶经》三卷等珍稀古籍均难得一见。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张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