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原创话剧《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剧本研讨会在福田举行

读特记者 刘晓莹
2019-11-28 08:42
摘要

打造"红色文学轻骑兵"作品标杆

日前,广东省作家协会"红色文学轻骑兵"活动在深圳举办"福田作家文学作品研讨、分享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研部主任谢石南,与来自北京、广州、深圳、东莞的专家和福田区作家协会的作家、文学爱好者、文学社小作家们5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聆听专家们对福田本土原创剧本《亲个蛋蛋的红黄蓝》进行研讨。专家从立意、风格、表现技巧等各方面对剧本创作发表了看法,并对这部深圳原创话剧下一轮的落地展演满怀期待。

研讨会由深圳市文联原专职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文学院顾问顾焕金主持。深圳市福田区政协副主席朱东波出席了研讨会。

本剧编剧秦锦屏,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化厅特邀剧作家,曾荣获政府首届杰出人才奖等称号。她多年耕耘在文学和戏剧领域,曾多次获得国家、广东省文学和戏剧类奖项。

内核:从延安精神到深圳精神

《亲个蛋蛋的红黄蓝》是秦锦屏最新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该剧以"老区看特区,特区看老区"的文化视角,通过几位延安青年在深圳创业的艰辛历程和命运转折,反映红色文化、黄土风情、蓝色文明在深圳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展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老区和特区的历史巨变,诠释关于梦想、改革、奋斗、幸福的时代主题。

中国文联戏剧艺术中心原主任周光认为,这个戏主题非常好,积极正向。陕北人的精神和深圳人的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深圳精神的底色和源泉,而深圳精神是延安精神在中国的当代体现。

文艺评论家周思明表示,这部剧让人们重温延安精神、传统精神,反思从老区到特区这样一个奋进的历史,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无缝对接。

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邸叙然直言:“从事艺术工作以来,我特别讨厌两种作品,一种是追求的特别高远,玩得特别悬,不接地气;二是为了吸引观众,放低自己的审美。而我特别欣赏的一种戏,就是把真诚的人格放在其中的戏。文化的最高成果是人格。秦锦屏是我特别敬佩的一位作家。在她的作品当中,置放了她真诚的人格。”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东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秦川说:“从这个剧本中我读到了秦锦屏的理想主义。我尤其喜欢这么一段话,‘多年后能有一个或者一群少年,像当年的我一样,低落时沉默哭泣,暗自鼓劲:一定要努力奋斗,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都想做点事来证明自己。关键是你想是想了,实践了没有?’这段话不仅仅是理想主义了,还是一个实践主义,让理想有了实践。仅这一点,就值得学习。”

结构:散点式的抒情轻喜剧

对于此剧的创作技巧,周光认为,它与一般概念上的严谨的戏剧结构有所不同,其散点式的的结构特征可能更符合深圳年轻观众的口味。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从容认为,此剧在立意上宏大高远,但它是一个抒情轻喜剧。剧本一气呵成,让人随着剧中人物体验来深圳的失落、迷失、寻找,到最后的自我实现。作品的情境设计特别好,既有老区泥土气息,也有深圳时尚元素。人物互补,情节递进,亦庄亦谐非常有趣,整个剧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道。

广东省文联戏剧影视工作部副主任胡琦说:“写一个好的东西,得俯视社会,俯视这个时代的洪流。《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写的是从粥档到粥铺再到粥城的发展过程,老舍先生写《茶馆》,也是以茶馆为视角,开一个窗去看几十年的历史变化。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散点透视,表达众生相,反映的是一个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王军认为,此剧讲述陕北青年在深圳的创业故事,可以在发掘陕北特色上更下功夫,突出地域特点,比如音乐、方言的运用。

主持人顾焕金评价说:“此剧以人物命运进行铺陈,选材精巧,是我这几年看到的深圳原创的比较好的一部作品,政治站位很准确,艺术张力也很大,而且我还看到了具有一定的市场潜质。”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谢石南表示,好的作品,要有历史学家的眼光、哲学家的深度、文学家的素养,广东“红色文学轻骑兵”项目就是要按此标准,从正向的引导上,从质量的提升上,从完善的路径上,推出新作品,打造精品。希望《亲个蛋蛋的红黄蓝》在延安成功首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成为广东“红色文学轻骑兵”的标杆作品。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刘晓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