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癌症早筛与防控,深圳市细胞增殖产学研基地揭幕

读特首席记者 吴德群 文/图
2019-11-25 10:28
摘要

11月24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和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 深圳(国际)癌症早筛与防控创新论坛”在深隆重召开

聚焦癌症早筛,促进人类健康。11月24日,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和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 深圳(国际)癌症早筛与防控创新论坛”在深隆重召开。会上,来自境内外医疗健康领域有关负责人和专家近百人,围绕癌症早筛技术创新和发展机遇展开热烈研讨,并共同见证“深圳市细胞增殖产学研基地”揭幕,这标志着深圳在利用细胞增殖检测技术开展癌症早筛方面,再次引领产业前沿,迈入新阶段。

深圳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王艳梅博士宣布论坛开始

据悉,《健康中国 2030 行动计划》提出“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深圳市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王艳梅博士表示,深圳在“双区驱动”策略下,应依托自身优势,在癌症早筛领域先行先试,敢于创新,打造示范标杆。

白书忠致辞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终身荣誉理事长白书忠在大会致辞中充分肯定深圳在细胞增殖检测技术应用于癌症早筛领域的积极经验和成果,认为适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及癌症防治健联体的模式推广,对《国家癌症防治行动计划》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陈万青教授发言

Sven Skog教授做精彩分享

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在论坛中介绍了中国癌症流行现状与筛查策略。深圳市华瑞同康精准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Sven Skog教授重点介绍了细胞增殖检测标志物TK1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深圳市人民医院吴伟晴教授则重点分享了细胞增殖标志物在日常体检中的应用成果及相关课题研究动向。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孙喜琢院长围绕如何依托社区健联体平台开展癌症早筛等做了精彩的分享。

论坛高端对话

同时,来自国内各地肿瘤临床与健康管理专家李景波、田耕、王树滨、王燕等围绕细胞增殖检测技术在癌症早筛中的应用,展开热烈对话。

细胞增殖检测技术是围绕国际公认的细胞增殖标志物胸苷激酶1(TK1)的精准检测,通过定量判断细胞增殖速度和状态,可在肿瘤尚未形成的癌前病变阶段,及早判断癌变风险和发展进程,从而将癌症早筛进一步提前,以便更早做出警示和干预,降低癌症发病率。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是该项检测技术研究的全球翘楚,深圳市华瑞同康精准医学研究所,则是该项技术在中国转化应用和推广的重要载体。多年来,通过与全国110余家医院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已经出版国内外专注两部,发表SCI论文8篇,形成超过20万例研究大数据库,使深圳在全球细胞增殖检测技术领域位居前列!

论坛嘉宾合影留念

深圳市华瑞同康精准医学研究所创始人周际所长说,癌症早筛是一个需要“政产医研”多方协作的系统工程,可靠的技术手段是这项工程的抓手。此次“深圳细胞增殖产学研基地”的启用,不仅是该项检测技术在深圳历经十余年发展的嬗变,更标志着深圳在癌症早筛这一前沿领域,又多了一个创新应用平台。

深圳市华瑞同康精准医学研究所与乐庭医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签约

深圳市华瑞同康精准医学研究所与日本统合医学医师协会签约

在来自日、加、新等国和港台及内地近百位来宾的见证下,深圳市华瑞同康精准医学研究所分别与乐庭医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日本统合医学医师协会等单位签署癌症早筛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合作协议,作为深圳细胞增殖产学研基地启动的首批落地项目。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吴德群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