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说|陈奕文:扎根基层 筑梦云端——“大国工匠”陆建新的故事
读特记者 严俊伟
2019-11-22 08:39

11月2日—4日,广东省“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总决赛,在广东广播电视台1600平方米演播厅成功举行,此次大赛共有12名“时代新人”脱颖而出。

广东卫视《时代新人说》专栏将陆续和大家分享本次大赛获奖选手们的动人演讲。

精彩回顾

在比赛现场,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参赛选手动情讲述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的生动画面,用平凡人的追梦故事讲述奋进中的中国故事,生动诠释了时代新人爱国情怀的深刻内涵,触动全场观众的心灵。

今天,我们来听听铜奖获得者陈奕文演讲的故事。

扎根基层 筑梦云端

——“大国工匠”陆建新的故事

演讲者:陈奕文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的陈奕文。

从2004年到2011年,一名建筑工程师一路南下,先后主持承建了北、上、广、深当时的第一高楼。

这不是在编小说,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浪漫传奇。

他的最大传奇,是扎根工地37年,向施工现场作最长情的告白。

他是“央企楷模”“中国好人”“国企敬业好员工”“全国道德模范”,也是我的师傅,他叫陆建新!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严谨:毫米刻度捍卫民族尊严

1984年,陆建新来到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项目。由于国内缺乏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经验,境外一家落标企业讥讽道:“你们就等着第二座比萨斜塔的出现吧!”

这句话对陆建新的刺激非常大,他和同伴们暗暗较劲,最终圆满完成了测量任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企业,能行!

1994年,他来到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

当时地王大厦的施工条件非常艰苦,高空作业的安全保护措施有限,陆建新要获得更加精确的测量数据,就必须在巴掌宽的钢梁上行走。一天,一位年迈的女专家在顶层观摩时,看到陆建新在最外侧的一根钢梁上专注地测量,脚边便是几百米的高空!她看到国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建造着亚洲第一高楼,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最后,陆建新将大楼整体垂直度控制在国际标准允许偏差的1/3,这也为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树立了标杆。

创新:助推中国超高层建筑从落后到赶超

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为了保障工期,陆建新和他的团队决定投入四台大型动臂式塔吊,可四台塔吊在井筒内施展不开,只能附着在井筒的外壁上,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

如何保证这四台庞然大物安全地附着,同时随着楼体的升高,快速地爬升到600米,成了困扰陆建新的心病。

陆建新每天不思茶饭,反复组织头脑风暴和研讨论证。在数个月的时间里,逢人就说塔吊,好比“祥林嫂”。

最终,他与团队攻克了这项世界级难题,研发设计了“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节省工期96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该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夺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嘉许金奖。

坚守:37年奉献基层

1982年,陆建新毕业后来到工地,他的双脚就没有离开过这里!

论资历和能力,陆建新完全可以选择远离施工现场,远离艰苦环境。也曾经有企业多次以数百万年薪请他去,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人要懂得感恩,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从没想到能参与这么多地标的建设。这么多年,是国家培养了我,中建成就了我。”

37年来,陆建新破解了成百上千的技术难题。11项国际领先或先进,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400余项国家专利,是他创新求进的见证。3600余米的参建工程总高度,3400余米的参建工程总跨度,镌刻着他对工匠精神的执着。

2018年10月24日,陆建新作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建筑行业唯一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如今,55岁的陆建新依旧奋战在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施工一线,这座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工程即将投入运营,献礼新中国70周年华诞。

最后,我想用中建钢构对陆建新的一段颁奖词,结束我的演讲:

你的人生是如此的单调,37年来,你始终行走在工地上。

你的人生又是如此的丰盈,北上广深的“最高”,都是你的手笔。

因为“单调”,所以丰盈;因为坚守,所以拔节;

因为毫厘不让,所以大厦参天;

因为孜孜不倦,所以国际领先!

问鼎苍穹有高人,“大国工匠”陆建新!

编辑 张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