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中,“火焰蓝”点亮希望之路——走近“鹏城十佳消防救援卫士”

读特记者 王茂程 通讯员 赖高第 黄源 文/图
2019-11-19 16:49
摘要

逆行的火焰蓝辉映着一个崇高而光荣的名字——“消防员”。

冲向熊熊火海,迎战狂风骤雨,勇攀高楼险梯……千钧一发之际,万千危难之时,他们总是同逃生、避险的方向“背道而驰”,与危险贴近再贴近。逆行的火焰蓝辉映着一个崇高而光荣的名字——“消防员”。

2018年,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集体转制成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换下“橄榄绿”,53年的消防现役史告一段落;穿上“火焰蓝”,消防救援队伍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深圳消防员,双肩担着职责使命,心里是人民安危。他们初心不改、生死营救。他们中的优秀代表“鹏城十佳消防救援卫士”近日获颁党和政府的崇高荣誉。记者走近部分获表彰代表,探访他们向火而行、踏险而进的“逆行之旅”背后的故事。

“逆行之旅”需要英勇热血

“最初没多想,觉得是个锻炼自己的平台。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真正热爱这个岗位。”25岁李康武成为一名消防员已有7个年头。这些年来,他参加各类灭火救援任务2000多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600多人,受到过许多表彰通报,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荣获嘉奖一次、荣立二等功1次。

然而,这名战果颇丰的年轻消防员曾遭遇波及职业生涯的危险。2016年7月,刚考完军校招生考试的他回到岗位。当月,深圳市龙华一电子厂突发火灾。“我一看四楼烟雾那么浓,就知道火势很大。”到场后,李康武获悉有两名工人仍困在楼上。情况危急!做好准备措施后,身为二班班长的李康武迅速进入着火建筑内部展开救援。滚滚浓烟弥漫于楼梯间,四楼的楼梯口不时有火苗冒出。“砰!”正当李康武准备深入内部侦查火情,着火中心区域突然发生爆炸。短短几秒钟,火光冲天,四周墙体全部破开,冲击波瞬间袭来。“快撤!”被冲击波覆盖的李康武用残存的意识隔着面罩大声提醒后面的战友。“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让其他队员平安离开。”

这场意外导致李康武右小腿粉碎性骨折,两眼视力受损。“事后我爸妈一度阻止我继续做一名消防员,我最后还是安抚了他们的情绪。”话语间,李康武拉起裤子向记者露出当时留下的疤痕。“这份事业我会继续下去,这是一种热爱,是一份责任。”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李康武踏上军校学习生涯,康复训练与日常学习都没落下。如今他结束3年军校生涯,在市消防支队龙岗大队布吉中队实习。从军校归来,李康武的意志力与专业水平更上一层楼,他先后已参加多次重大抢险救援以及大型安保活动,抗击台风“山竹”到“上海第一届进博会”安保都有他英勇的身影。

“逆行之旅”需要勇谋兼备

2002年的一个中午,广州一艘装载上千吨柴油的大型油囤突然起火,火势顺着溢出的柴油蔓延江面,周边油囤发生一系列爆炸,而灭火点背后是一个大型油罐区。“当时我年纪不大,但我明白,大火面前没有退路。”刚刚入伍且年仅19岁的丘广生本来只需负责后援任务,但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他抱起水枪冲向油罐……

火海四周流淌,爆炸连绵不断,喷溅而出的火柱高达几十米。就这样,丘广生站在生与死的分界线持续战斗了33个小时。“当时很多水和泡沫溅到我身上,但也马上被高温蒸发掉了。”丘广生回忆,直到救援任务圆满结束,他才瘫倒在救援现场。“当时甲板滚烫,我的消防鞋底都完全融掉了,我面前除了火还是火。”丘广生坦言,每次想到当时的场景还是有些后怕,但再面临这种事,他仍会第一个上。

参加消防工作近20年,现任深圳市消防支队宝安区大队参谋的丘广生参加了2500余起灭火抢险救援任务,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多次被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他一次次与时间赛跑,又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挽救过数百人的生命。“刚入行时整个人是兴奋的,一段时间后就会被危险带来的恐惧包裹。但是经过经验积累和训练打磨后,就进入一种临危不惧的状态。”

“做消防工作,需要有“勇”,但更需要有“谋”。”2018年10月,深圳防火监督职能划转消防部门,丘广生迎来突然降至的重担。“救火我是行家,但是防火这块,我是从零开始的学生。”于是丘广生加班加点学习防火知识,并迅速成长为防火业务岗位上的“行家里手”。“有时看书看着看着,一抬头发现已经凌晨了。”

“现在我都有职业病了,去到公共场所我下意识回去看它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范。”丘广生无奈地笑了笑。为确保火患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丘广生到火灾隐患现场走遍每一层楼每一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他创造性提出采取防火挑檐的方法解决了消防疏散通道不足、缺乏防火分区的难题。

逆行之旅需要无私坚守

“当年宝安就只有一个消防中队。水带还没晒干就带着出勤是常态。”现任市消防支队宝安大队宝安中队执勤中队长的林启勇今年43岁,16岁入伍的他坚守消防工作已有27个年头。

“这么多年挺幸运没遭受大伤,就是腰有些劳损,时不时会疼。”从事消防工作27年来,林启勇始终战斗在最前沿,他每年参与救援达千次。大灾大难面前,他用满是伤痕的身躯扛起生命的希望。

2018年9月16日,“山竹”骤然来袭。狂风碾碎经过的一切,暴雨肆意朝大地倾泻,宝安辖区一些街道交通陷入瘫痪。“每走一步就有新的清障难题。”林启勇扛起厚重的机动链锯对倒在路边的大树进行切割,瓢泼大雨模糊了双眼,尖锐的树枝划伤了胳膊,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路面到处都是尖锐物,周围残树随时可能倒过来。”林启勇回忆,雨水泡得他脚手褶皱,身上长满痱子,长时间行走脚踝也有扭伤……林启勇忍住伤痛,顶着狂风骤雨为市民开辟出一条“交通生命线”。

由于消防工作性质特殊,很多人因为年龄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被迫离开消防岗位。但林启勇高度自律,他27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并以身作则教导年轻消防员重视体能与专业训练。林启勇告诉记者,训练是消防员保住性命的东西,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时的懒惰带来的是无法挽回的后果。

由于救援任务繁重,林启勇常年不在家,家庭压力常常由妻子独自负担,对家人的愧疚他一直埋在心底。“我的儿子从小梦想就是当消防员。”林启勇坦言,他陪伴儿子的时间很少,看到儿子以父亲的牺牲奉献作为榜样,这二十多年经历的痛苦磨难都是值得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受过无数伤,尝过无数苦。但我没有一天想过离开。穿上这身制服,就要承载起这份责任。”

改革转隶一年来,全市消防队伍成功处置各类警情超18000宗,解救遇险人员超500人,为维护特区的社会安全稳定作出巨大贡献。笃行勇毅、舍身前行,深圳消防员用青春于热血书写忠诚和担当,用勇气与坚守践行职责和使命,那一抹火焰蓝让胸前的“消防员”字迹熠熠生辉,照耀平安路。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王茂程 通讯员 赖高第 黄源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