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会瞄准轨道交通世界前沿
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冯悦
2019-11-16 19:26

11月15日上午,“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度大会”在深圳举行。大会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圳交通中心”)承办,深圳大学城市智慧交通与安全运维研究院协办。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松明、深圳市轨道办副主任杨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杜彦良院士出席了大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卢春房院士、王复明院士、王华明院士、陈湘生院士、谢和平院士及东北大学副校长冯夏庭等专家学者现场进行学术研讨及交流,共同探讨轨道交通领域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

与会嘉宾合影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松明致辞

深圳市轨道办副主任杨青致辞

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杜彦良院士致辞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规模尺度最大、人口密度最高、创新要素最集聚的湾区,拥有世界级的港口群、机场群以及高速公路网络,但目前轨道交通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加快大湾区发展,迫切需要打造与东京湾区网络规模相当、技术相媲美的先进轨道交通系统。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重点聚焦交通强国建设的关键性、控制性工程,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的核心支撑和创新引领作用,提出加快建设“三个1000公里”,即1000公里地铁、1000公里城际铁路、1000公里高快速路。打造轨道都市是深圳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增长,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交通强国城市范例的必然要求。

为此,包括深圳交通中心在内的国内外16家在轨道交通领域有优势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核心企业,依托院士专家团队,共同成立了现代轨道协同创新中心,瞄准轨道交通的世界前沿,建设世界级现代轨道交通体系,推进自主创新与科技进步,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并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社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立足深圳、服务行业、辐射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愿景。

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春作年度报告

为了推进协同创新中心的快速发展,贯彻党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以及区块链经济发展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召开了此次大会。大会上,深圳交通中心主任、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晓春作了协同创新中心年度工作汇报及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各成员单位围绕网联化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建设、新型轨道交通系统与绿色建造研发体系、网络化感知环境、绿色化安全保障、现代轨道交通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体系、交通社会服务与管理等六个研究方向进行了工作汇报。院士和专家们与各成员单位代表一起,围绕轨道创新中心未来的协同工作机制、合作研究方向、运行管理制度等议题展开研讨。

全体大会现场

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以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需求,组织了多次学术交流会议,充分发挥了作为知名协同创新基地的功能;为全面了解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诉求,加快推动中心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开展了多次针对轨道交通主管部门、运营和生产企业的调查调研,获得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共同助力湾区建设;根据拟定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多个实验室和科研教学基地,各理事会成员单位分别成立了研究团队,开展了国际前沿关键技术研究。

未来,协同创新中心将始终瞄准轨道交通世界前沿,结合大湾区轨道发展需求,发挥智力支撑作用和协同创新作用,不断推动自主创新,带动科技进步,提升大湾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目标。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通讯员 冯悦)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