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重点活动“论国是”座谈会在深举行 探讨“物质之强与精神之强”

读特记者 韩文嘉
2019-11-16 07:57
摘要

深圳特区报 2019年11月16日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林洲璐)昨日,《让城市的每扇窗户都透着阅读的灯光——20年,与深圳读书月一起走过》新书首发式暨深圳读书月20年座谈会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

15日,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主题活动“论国是”系列座谈会在深圳举行。该活动由国务院参事室内刊编辑部和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举办,谢冕、王京生、陈平原、葛剑雄等嘉宾围绕“物质之强与精神之强”主题,就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与城市阅读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文明互鉴”

北大教授、博导、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谢冕指出,强国兴民,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如今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人如何追求精神层面的价值,值得认真思考。

中央文史馆馆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所教授葛剑雄指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文明互鉴”。当前谈文化自信,不仅应该关注中国自身的文明,也应当关注世界上其他的文明。

中央文史馆馆员、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表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这里更应重视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在他看来,文化自信应当包含自省。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新闻出版总署培训中心教授于殿利指出,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性质应当得到正确的认识,市场化、产业化能让图书实现更好地传播。

阅读指数与创新指数高度一致,全社会应更重视全民阅读

国务院参事、读书月总顾问王京生梳理了20年来深圳读书月开展的经验与意义。他认为,深圳开展读书月,从个人角度来看,是维护个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随着读书月的展开,深圳人阅读的各项指标也不断跃升。统计表明,世界各个国家的阅读指数与创新指数高度一致,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也是国民人均阅读量最大的国家。他提出,“文化中国,从阅读开始”,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希望全民阅读可以成为基本战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文中心教授李凤亮认为,文化创新为深圳的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深圳出版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尹昌龙表示,倡导读书活动本身是在重建一种责任,重建一种社会,重建一种文明。读书和出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传承方式。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为理认为,文化产业要坚持市场化,坚持创新是第一推动力,并积极迎接全连接时代的到来,实现内容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统一。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表示,深圳发展到目前这一阶段,市民已经感受到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而全民阅读就是终身学习最好的手段。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