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上午,在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指导下,由柴火创客空间主办,万科云城协办的大湾区国际创客峰会暨Maker Faire Shenzhen 2019(以下简称“峰会”)在万科设计公社开幕。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石明,深圳万科执行合伙人、万科南方区域产城总经理陶君,深圳万科产城副总经理、万科云城总经理徐豪彬,Make Community LLC资深编辑Caleb Kraft,清华大学SDG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郑艺,清华大学X-lab团队培育主管童悦、温晨,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20位可持续发展实践家,多行业商业领袖、媒体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了峰会开幕仪式。
八年探索沉淀,峰会转型赋能产业升级
自2012年柴火创客空间将国际科技品牌活动Maker Faire引入中国以来,活动在深圳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过往7届活动,共计吸引来自全球近100个国家上千个创客团队参与交流展示,累计参观人次达50多万,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创客交流活动之一。
2019年,第八届活动正式升级为大湾区国际创客峰会暨Maker Faire Shenzhen 2019,将往届活动的国际科技创新元素纳入其中,同时呈现创客高峰论坛、创新工作坊等内容版块,搭建创新社区群体与产业对话的平台。今年,峰会聚焦“回归社区,对接产业“这一主题,围绕“可持续发展”主旨议题,呈现专业创客服务产业创新的多样化场景,同时,峰会也特别关注专业创客在推动各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开幕式现场,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石明,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矽递科技创始人潘昊,深圳万科执行合伙人、万科南方区域产城总经理陶君先后发表致辞。
刘石明局长在致辞中强调,“我认为Maker首先是兴趣,在兴趣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持之以恒,就可以把兴趣变成一个职业,可以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产品然后成为一个企业。从兴趣到职业,实现从创客到专业创客的转变。”
潘昊则在主题演讲中特别指出了专业创客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上所起的积极作用,他提到,“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创客在用科技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一方面参与全球的开源技术社区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为本地化的细分场景的需求提供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关注的问题很难用传统的商业模式解决,这正是创客们可以共同创造的价值,而深圳强大的供应链和技术能力正在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国内外大咖分享,启发科技与可持续跨界
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当今世界主流价值观之一,不管是个人的人生规划、企业的商业发展还是国家的战略规划,可持续发展都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今年,创客高峰论坛聚焦“可持续发展”一词,让倾听者在全新的认知视角感受科技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引导民众对可持续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新的思考以及行动。
为期一天的高峰论坛由“为可持续发展而造”、“可持续的创客商业模式”和“圆桌讨论:可持续的创客教育”三大版块构成。在创客高峰论坛的舞台上,20位来自不同领域、文化以及专业背景的嘉宾分别讲述他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见解和所做的项目、案例及其背后的故事,传达创新者以及创新科技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力量。
在“为可持续发展而造”环节,Make Community LLC资深编辑Caleb Kraft分享了Make社区与可持续发展、公民科学相关的项目;UNLEASH+主负责人Gregory Pepper特别讲述了国际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UNLEASH如何携手全球创新者社群,共同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的故事;人道主义救助机构Field Ready全球创新主管Andrew Lamb分享了其机构在救灾现场借助创客社区力量实现救灾物资在地化制造的尝试,去中心化生产对碳排放减量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能够更高效地为受灾地区提供援助; 大自然保护协会深圳项目官员张薰予特别分享了海绵城市项目在深圳的发展,探索城市,科技与自然的融合;同济大学副教授、FabLab O数制工坊创始人丁峻峰则从教育的角度切入,分享了可持续发展内容融入课程,与教学结合的探索。
在“可持续的创客商业模式”环节,7位嘉宾结合各自的背景,分享了如何结合开源技术与资源为创客的可持续商业模式赋能,以及创客个人成长为创业代表的不同路径和服务产业创新需求的经验。这些嘉宾包括矽递科技战略合作总监周书洋,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高级产品专家杨磊,赛灵思学术与创新生态高级经理陆佳华,白墨工作室联合创始人王建伟,OpenCat发明人、Petoi LLC创始人李荣仲,SteamHead创始人梁嘉儀和James Simpson。
郑州创客空间创始人王超,MG麦高创想家课程开发、教师培训负责人岳凌宇,南荔工坊创始人廖丽婷,柴火创客教育创始人、 CEO廖巍,大自然保护协会深圳保护项目总监及教育事务总监虞鑫则在“可持续的创客教育”圆桌讨论环节,就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教育的结合、商业与教育之间如何平衡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嘉宾们均表示,在教育实践中,拥抱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促进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协作,需要广大教育者、教学单位、教育部门以及家庭教育等各方参与者共同持续努力。
上百家国际展商荟萃,再现科技创新应用
科技应用展作为往届活动的亮点版块,从2012年开展至今,共计吸引了全球将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创新个人、团队和企业展商参与。今年峰会的科技应用展,共计有108家国内外展商参与,涵盖中国、中国香港、日本、印度、美国、尼泊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多样、涉及行业广是今年展览的一大看点。在为期2天的展览中,深圳矽递科技带来了致力于服务农业大数据采集的工业级无线传感方案SenseCAP,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分销商DigiKey带来了可应用于多场景的开源物联网套件,柴火创客教育则在现场展示了可应用于教育场景下的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据主办方介绍,今年科技应用展展示的项目、方案、产品所服务的产业涉及30余个,集中在:教育、娱乐、玩具、制造、家用电器、生活日化和商业地产等行业。
在展览现场,记者观察到主办方为参与科技应用展的108个展位设置了明显的重点服务行业标示,并就展商服务的行业类别特别开设了专业观众通道,鼓励创新者社区与产业之间的对话。潘昊在采访中表示,“为专业创客团队和初创公司提供开放科技和社区支持,帮助他们服务来自产业端的创新需求是峰会近几年聚焦转型之后的一大愿景。”
科技无边界,全民参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认识、学习科技,为其创新赋能则变得至关重要。随着工业物联网、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诞生,如何让科技不再停留在专业领域,更加融入生活,融入大众也是科技类活动探索的一大议题。而民众对科技的理解,对创新的认可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峰会今年设置了创新工作坊与亮点项目打卡两大互动趣味性活动,受到了前来观展的普通观众的喜爱与好评。峰会期间,无人驾驶小车、机器人格斗、编程、音乐的科技表达等15个创新主题、30多场创新工作坊,为来参加活动的家庭观众带去了深度体验科技与动手创造的乐趣;同时,遍布峰会会场的10余个亮点项目趣味打卡,让观众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体验科技创新力量。
读特+
创客导师胡铁君: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中山大学新华学院FabLab创新中心主任胡铁君教授,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教导他的学生,这句话也被贴在实验室最醒目的位置。这里汇聚全球的创客大咖,在这里,学生能把自己的创意变成实现。
据介绍,FabLab创新中心于2014年,并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abLab实验室建立联合实验室,成为广东省内首家高校创客实验室,同年11月获得“FAB Academy”核准,成为全球授课点之一。
“我们创新中心致力于数字化制造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胡铁君说,创客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在教育部规范中是没有的。课程遵循“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理念,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同学组织在一起,鼓励他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自主设计的创新项目。
胡铁君说,他们将校内最奇特的实践教学基地——FabLab创新中⼼心作为校级创客活动支撑服务平台。1200平方米车间内摆放着上各种数控车床、机床、铣床、3D打印机、激光加工机器等工具,为同学和社会工业界的创客们提供全⽅方位的创意、创新实现服务。除硬件条件外,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开创了“跨学科 创意设计挑战课程”,正式开展了4年的创客教学活动。
胡铁君通过多年的创客教育模式的摸索,从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铸造出对新一代创客教育发展的信心。
“创客思维”是胡铁君课程的核心。他说,一个学生在经过训练接受创客思维后,往往会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创客课程的学生大多从自己生活或身边的需求出发,提出问题后想办法解决,这个创造的过程,也让学生慢慢接受了创客思维。
胡铁君说,创意挑战课上,我们的学生也会上台讲课,师生一起学习,互相交流。 创客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这样的“翻转课堂”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能让师生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光。为他们提供作为制造产品原型的创意平台,借助这些实验条件,帮助师生理解和探索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的设计和工程概念,鼓励他们把创意变成现实。
见习编辑 许舜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