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西索塔首个钢吊箱成功下放

读特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粤交集宣 文/图
2019-11-07 15:34
摘要

深中通道项目伶仃洋大桥西索塔首个钢吊箱成功下放,顺利拉开了主墩承台施工序幕。

11月7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深中通道项目伶仃洋大桥西索塔首个钢吊箱成功下放,顺利拉开了主墩承台施工序幕。

90层楼高的全球最高海中大桥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为580米+1666米+580米三跨全漂浮悬索桥,主孔跨径1666米,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高度。大桥通航净高度76.5米,桥面至水面高度达91米,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的海中大桥。

伶仃洋大桥西塔是整个大桥的关键性工程,由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建设。伶仃洋大桥西索塔为分离式承台,是由两个直径36米、高8米的圆柱体组成,采用双壁有底钢吊箱作为承台施工的挡水和模板结构。

现场生产副经理张玉涛介绍,整个钢吊箱下放至水下之后,就像在海中放置了一个巨型箱子,钢吊箱底部和桩基相连并固定在一起,把海水隔离在外,在封底完成抽干箱内的海水后,可以在海中形成一个小型的“人工岛”,以便下一步承台施工。“钢吊箱作为桥梁永久防撞设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船舶对桥墩的损伤,为大桥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防止海水对承台的侵蚀。”

1800吨“钢铁巨人”扎根伶仃洋

钢吊箱是主塔桩基的“海中螺母”,更是实现百年品质工程的重要基石。此次吊装的钢吊箱总高度达17.6米、厚度2.5米、外径41.1米,是一个近6层楼高、2个篮球场大小、重达1800吨的“钢铁巨人”。

伶仃洋大桥施工区域位于台风多发区,海面风浪大,且临近伶仃航道、龙穴南航道等多条繁忙航道,这为“钢铁巨人”的精准安装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为保障吊装过程安全顺利进行,广东省交通集团联合广州海事局、中山海事局、沙角海事处、监理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专题会,分析研判,协调过往船只限速行驶,减轻对钢吊箱下放时的安全及精度影响。同时,建设者们通过提前预演、安全技术交底、细化责任等举措,克服外海特殊的施工环境对现场机械设备协调、人员组织、工序的准备及衔接造成的难题。

施工组织和大型设备是精准安装“钢铁巨人”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据了解,此次钢吊箱整体吊装下放,采用了3200吨起重船“长大海升”号,有效解决下放过程中,天气、海风、波浪、海水流速等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既保证钢吊箱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又确保了下放精度,实现了施工作业的精准平稳。为确保钢吊箱优质高效下放,起吊按10%、60%、100%三级进行,每级持荷10分钟,现场安排专人全程检查各个起吊点受力、吊箱结构变形以及整体稳定性,测量人员全程监测并实时调整吊箱的平面位置及垂直度。

11月6日下午4点,伶仃洋大桥西索塔首个钢吊箱与28根群桩基础精准落位结合,1800吨“钢铁巨人”顺利扎根伶仃洋。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粤交集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