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发布,深圳又拿了个第一!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2019-10-29 16:35
摘要

深圳的城市健康发展水平位居第一。

10月29日,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并公布对288座地级以上城市健康发展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其中,深圳的城市健康发展水平位居第一。

根据城市健康发展水平评价结果,2018年,深圳、北京、上海、珠海、广州、南京、宁波、杭州、苏州和厦门等十座城市依次位居城市健康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10位。其中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分别为4座、5座和1座。但从健康评价的内部结构看,综合排名靠前的城市各项指标得分并不均衡,城市的健康发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蓝皮书指出,城市的健康发展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管理五个系统各自运行良好,相互之间达到平衡和协调的一种发展状态。为了进一步检测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状况,从全国层面测算了健康经济、健康文化、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和健康管理五项指数的中位数,再将每个城市的具体指标与之比较。据此,按照健康等级将全国288座城市划分为健康城市、Ⅰ类亚健康城市、Ⅱ类亚健康城市和Ⅲ类亚健康城市。

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35座城市处于相对健康发展状态,占全国城市总量的12%,分别为深圳、上海、佛山、杭州、宁波、苏州、南京、长沙、无锡、东营、青岛、广州、绍兴、厦门、珠海、大连、镇江、南通、中山、福州、丽水、昆明、湘潭、泉州、珠江、九江、常德、秦皇岛、南昌、咸阳、龙岩、铜陵、鹰潭、贵阳和南宁,其中包括东部城市22座、中部城市8座、西部城市4座、东北城市1座。

其中,深圳的健康发展指数为64.85,在288座城市中位居第一,在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7座超大城市中也位居第一。分项指标中,深圳的健康环境指数、健康经济指数得分最高,分别为81.07、59.22,在288座城市中均位居第一;健康文化指数、健康社会指数分别为50.35、68.91,在288座城市中均位居第四。但健康管理指数得分仅44.16,是深圳城市健康发展的“短板”。

蓝皮书指出,288座地级以上城市健康发展水平呈梯度分布,Ⅲ类亚健康城市占比近半。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有25.29%的城市达到相对健康水平,但仍有三成以上的城市处于Ⅲ类亚健康状态;中部地区有10%的城市达到相对健康水平,处于Ⅲ类亚健康状态的城市达到42.50%;西部地区有4.60%的城市达到相对健康水平,超过半数的城市处于Ⅲ类亚健康状态;而东北地区仅有1座城市达到相对健康水平,82.35%的城市处于Ⅲ类亚健康状态,城市健康发展状况尤为堪忧。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