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民间!坪山非遗进校园,同学秒变“能工巧匠”
读特记者 肖雄鹏
2019-10-27 09:09

10月22日至24日,由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坪山区教育局协办,北京汉声巷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坪山区锦龙学校、马峦小学等6所学校举办。在为期三天的时间里,汉声文化讲师以“大美民间”为主题,首次将汉声民间文化整理和非遗研究成果带到课堂。为全区600余名学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教育。

本次坪山区“非遗进校园”活动是深圳市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系列活动中的一部分。现场精彩多多,让我们一起回顾吧。

“非遗进校园”活动精选。

“大美民间”传统文化相关专题分“美哉汉字”和“民间货郎”两大课程板块,通过传习的方式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数以万计的方块字既是特定的符号,又是优美的图案。

民间美术字里包涵的图像异常丰富多彩,字句组合、花卉虫鸟、文字排列、几何纹饰等。活动中,这些民间美术字藉由民间艺人的巧手妙思创造的汉字之美,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不仅可以了解汉字文化,还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学们用毛笔创作的一幅幅汉字艺术字,仿佛在展开一场千年的文化对话。

具体到生活日常,老师们通过一幅明代的《货郎图》教同学们认知传统民间生活情态。《货郎图》描写了卖玩具的货郎和儿童游戏生活的情景,货郎担上的物品琳琅满目,吃的、玩的、用的无所不有,旁边几个正在玩耍的小孩子天真可爱。

细腻的笔触,将传统民间生活中的人物、服饰、器物等信息展示的淋漓尽致。同学们像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触摸到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

“抬头向上看,就是‘天’字”,“躺在床上看书,是‘习’字”……同学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汉声的罗老师感到惊讶。

汉声教学的特点是老师和学生充分互动,唤醒学生的文化感知力和学习能动性,比如这次向同学们讲解了甲骨文和民间的“俗书”之后,同学们即刻化身民间“能工巧匠”,拿起毛笔来开始了汉字创作。通过汉字建立了历史文化联系,了解祖先的生活。

深圳“非遗文化周”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宣传、展示和传承的重要平台,有利于扩大非遗的群众影响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按照“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的文化发展路线,坪山区“非遗进校园”活动致力于将非遗宣传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在学生心中撒播传统文化的种子,进而在家庭和社会持续萌发,有助于培养学生文化审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肖雄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