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龙华模式”
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通讯员 华融媒 陈静波/文 通讯员 赖志豪/图 记者 邱伟斌 关越 杨
2019-10-24 08:02
收录于专题:来自深圳的报告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龙华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10月22日,龙华区委书记杜玲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题,就龙华区一年来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接受中央、省、市媒体联合专访。

杜玲表示,一年来,龙华区牢记嘱托、主动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基层党建标准化部署要求,全面总结北站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经验,聚焦建设基层党建先进区的目标,以争当尖兵、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全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龙华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龙华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夯实战斗堡垒

打造体系严密、力量凝聚、组织有力的治理主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基层治理工作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这个“车头”。

“党组织有没有力量,关键在于组织体系建设是否严密有力。我们以机关、社区、两新组织为突破口,大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建强组织体系。”杜玲表示,一年来,龙华区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固本培元、夯实根基,打造具有坚强组织力的战斗堡垒。

龙华区高度重视抓实机关党建这个关键。“机关干部素质高、工作任务重,但是再忙也不能松党建。特别是各单位主要领导,除了记住自己的行政岗位,更要时时记住自己的党内职务、记住自己是本单位党支部书记。”杜玲说。龙华区出台机关党建标准化意见,广泛开展“龙华当尖兵、机关走在前”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建设。在创新机关党建促脱贫攻坚中,龙华开展“党建引领对口帮扶”活动,按照党群部门结“软村”、政法部门结“乱村”、经济部门结“穷村”、科技部门结“专业村”的原则,安排42个区直机关党组织与河源紫金22个贫困村结对,形成党组织全面对接、党员干部全面参与、帮扶资源全面投放的工作格局,让党建引领脱贫工作落地生根。

龙华区还做实社区党建这个重心。全区深化社区党建“标准+”建设,进一步树牢社区党组织在股份公司、物业小区等各类组织中的“大拇指”地位。为彻底改变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一不坐班、二不参与表决”的虚置现状,实现集体股行权由无到有、由虚到实,龙华区出台《关于加强股份合作公司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推动全区168家股份合作公司实现党组织全覆盖,股份合作公司集资委主任100%由社区党委书记、班子成员或街道下派干部兼任,并代为行使集体股表决权力,实行“同股同权”。

攻坚两新党建难点,龙华区还打好“抓覆盖、强组织、送服务”组合拳,推进两新领域党建“饱和攻坚”,有效解决两新党组织“建了散、散了建”的问题。一年来,全区推动新增在册党员2100多名、新组建党组织440多个,组织数量实现翻番,组织覆盖率和工作覆盖率居全市前列。

建立三个“率先”夯实一线力量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实事的干部队伍

“基层治理的基础在社区,关键还是在于人”。杜玲表示,龙华区委高度注重强化社区工作队伍,以社区党委班子、专职工作者、党务工作者为重点,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汇聚、在一线调度、在一线服务。

龙华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党委班子全链条建设机制。该机制涵盖选拔、培育、管理、任用全过程,将社区党委班子直接纳入区级干部队伍培训培养,并由区一级直接选拔169名班子成员培养人选,从区、街道选派22名在编优秀干部到社区任党委书记,16名任第一书记,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班子的头雁效应。

在全市率先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扁平化改革。将职能部门垂直管理的网格员、安全员、消防员、治安员、市容巡查员等5支队伍整合下沉到社区,统一编入辅助岗、主办岗、负责人岗等3类共35档可升可降、可进可出的岗位职级体系,统一由社区党委调度指挥、考核管理。“以前的社区专职人员分工不明,合力不强,干多干少一个样。经过此次改革,打破了大锅饭,不仅形成很好的‘鲶鱼效应’,又形成很强激励作用”,杜玲表示。据悉,福城街道一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因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表现特别出色,从辅助人员直接跨类晋升为社区党委委员,工资增长了近一倍,这在社区引起强烈反响,有力推动了优秀人才向社区一线下沉。

美丽、幸福、和谐、宜居的北站社区。

为大幅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质量,龙华区还在全国率先推进专职党务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改革,通过健全党务工作初、中、高等三级专业测评制度和常态化培训机制,设立5个等级30个档次的职级体系,由区委组织部统一招聘、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目前,全区已建立238人的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

“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以一线锻炼、素质提升、激励容错为着力点,全面锻造干部队伍,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打造出一支与先行示范区建设相匹配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杜玲表示。

首先,坚持以“吃劲岗位”锻炼干部。龙华区创新“岗位大学”培养模式,选派96名干部全脱产参与治水、维稳、查违等急难险重任务实践锻炼,在“硬任务”中锻造“硬干部”。在茜坑水库违建清理处置工作中,面对确权难、谈判难、清退难等老大难,从全区选派45名党员干部组成15支突击队,全力攻坚、连续作战,提前1个月圆满完成149栋建筑清拆任务,实现全程无重大上访事件、无暴力抗法事件、无拆除安全事故的“三无”目标。截至目前,全区96名选派干部已获得提拔重用的达68人,占比70.8%,树立了正面积极用人导向,全区呈现一派澎湃火热干事激情。

坚持以增强素质提升干部。龙华区创新跨地区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的干部挂职学习机制,通过上挂下派、横向互派、集中外派等方式,丰富干部阅历,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干部素质。其中,全区选派6名街道和区直机关正职到杭州市余杭区进行为期2个月的挂职锻炼,看看别人事业怎么干、遇到问题怎么办,增强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能力。创新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要求副处以上干部、鼓励科级干部上讲台授课,推动以讲促学、学用相长。

坚持以激励容错爱护干部。龙华区持续优化重点领域专项考核,深度介入开展多角度、近距离考核,评选出26名新担当新作为“龙华先锋”先进典型,记功嘉奖89名在急难险重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干部,调整15名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履职能力不强、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选人用人氛围。同时,全市创新开展受处理人员回访监督、为被错告诬告党员干部澄清正名等工作,最大限度保护和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

突出精准精细、一网覆盖

打造党味浓厚、人气聚集、服务贴心的红色家园

社区是离基层群众最近的组织,承载着各类治理主体,服务需求也最为密集。

一年来,龙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党群服务阵地网络,形成“十分钟党群服务圈”,精准精细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办公室都是问题、去到现场都是办法。”在福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冯瑞带领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行走工作法”,塑造“行军鞋”服务精神。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带头,逢周三安全夜巡日、周五拆除日、周六项目推进日,在城中村整治、治水提质、征地拆迁、道路建设等现场,统一穿行军鞋行走福城、开展工作,带动全体干部在行走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居民真切感受到福城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

无论是“行军鞋精神”还是“行走工作法”,都是龙华创新开展定制化基层服务管理的一个缩影。一年来,龙华区坚持群众需求是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更好地体现民意,服务民需,实现民愿。全区投入资金1.2亿元,办好“短平快”的民生微实事1000多件,其中既有烘焙、插花、茶艺等“锦上添花”类项目,更有晾晒场、口袋公园、充电桩、社区道路硬化等一大批“雪中送炭”类项目,让群众不仅享受到优质服务,而且感受到惠从何来。大力推行政务服务“社区办、网上办、自助办”模式,将166个事项下放到街道通办、78个事项到社区通办,增设6个24小时自助服务区,54个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多方会议系统共享服务、课程等资源,让党群服务更加集约高效。

在服务设施的硬件方面,龙华区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在建设1个区级、N个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龙华区推动党群服务向城中村、老旧小区等最接近群众的城市角落延伸,建成50个党群服务V站,将党的元素融于咨询接待、应急医疗、雨伞租用、图书借阅等细小的贴心服务之中,让党的服务随处可达、形象随处可见。

在创新融合化服务方面,龙华区突出多方链接,强化融合服务功能。如民治街道北站社区融合组织、卫计、公安等部门资源,精心打造社区规划室、康娱室、联勤联控室等功能场所,为群众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融合深圳高级中学、玉龙学校等教育资源,组建驻点社区实践团队,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融合慈善会等社会组织资源,创建社会组织促进会,创设“北站社区慈善基金”,为群众提供更加公益化的服务。

在龙华区政务服务大厅,党员志愿者协助办事群众“自助办”。

创新智能化服务,龙华区在全市“智慧党建”平台上,创新开发“党建引领社区智理”系统,打造“党建+科技+治理”智慧模式,整合党建、政务、城管等各类平台,打造服务触手可及的统一“云平台”,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实现“一屏全面感知”。设立社区智慧指挥中心,建立全覆盖物联感知体系,通过电子指挥屏实现实时获取社区治安、交通、消防、环保等各方面动态信息。建立接诉即应、智能分拨、精准派单、闭环处置的快速精准反应机制,平台上线以来事件处置率达到100%。实现“一键接办诉求”。在“i深圳”系统下,开发上线“i社区”APP,社区党委班子成员、驻社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街道驻点团队在线上轮流值班,通过一键点击“找书记”“你来@我来办”等功能模块,即时获得24小时在线服务。实现“一路护航安全”。建立“三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全面实现电子台账纳管,建档率巡查率均达100%。安装城中村智慧空气开关,实现电气火灾预警远程监控。免费为高龄失独老人配置智能手表,动态掌握老人健康安全状况。推广安装楼栋视频门禁,通过人脸识别、信息自动推送等技术,大幅提升居民安全感。

突出多方协同、一体共治

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治理格局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要把社区这么多居民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必须要有党组织的凝聚引导。”杜玲表示。一年来,龙华区创新联席会商机制,凝聚各方治理合力。全区以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为主要平台,完善组织共建、协商议事、群团带动、治安联动、社会参与等五个机制,有效统筹社区工青妇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居民等不同层级和领域的各类主体,合力解决好社区治安、安全生产、交通疏导、环境卫生等各方面问题。

龙华区推进事权下放,110个事项在社区就能办。图为北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办事大厅。

如北站社区党组织联席会,有效统筹广铁集团深圳北车站、北站交通管理办等“省、市、区、街”四级共31个驻社区单位,以及企事业单位33个党组织,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组织凝聚、高效协商,有效统筹解决好全国特大型高铁综合枢纽、全省流动人口最集中区域和全市最大保障房小区等方面的管理难题。

龙华区还创新“三事分流”工作法,提升居民自治能力。社区党委牵头搭建共建议事空间,把每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社区居民议事日,收集居民议题,将其分为“大事、小事、私事”3大项48小项,实现“大事”党委主导快办、“小事”基层协商共办、“私事”互相支持帮办。一年来,通过“三事分流”高效处理居民意见建议1600多条,推动“有事要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成为社区居民的普遍共识。

北站社区志愿者带领居民上厨艺课,民生微实事体现服务民需、实现民愿。

清湖社区、桔塘社区试点打造“协同共治之家”,推动外来人口积极参与协商议事、纠纷调处、志愿服务等各类社区治理活动;富康、清湖等社区建立4个“租客之家”,引导城中村租客成立联防安全、联谊交友、市容环境等各类自治小组,推动解决社区治安、电动车停放等实际问题……

面对全区非户籍人口占比近九成、人口结构严重倒挂的现状,龙华区创新开展深化融合共治,让非户籍人口这个社区治理的最大变量成为正能量的最大增量,增强来深建设者认同感归属感。

目前,龙华区已在全区29个社区创新推广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根据业主的安全投入、租户的行为表现等情况,划分为宽管级、严管级、禁止级三个级别,对存在隐患的出租屋,以“文字+图片+二维码”形式制作“告示牌”,将业主与租户的“好”与“坏”公开出来,将出租屋安全信息全部“晒”出来,引导租客与业主共同打造安全宜居环境,让广大租客住得安心、放心、舒心。

持续用力、深化创新

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的辐射力影响力

“下一步,我们要坚持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不断创新,做实做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效应,切实用‘绣花’般真功夫做好社区服务‘大文章’”。提及龙华区接下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着力点,杜玲强调,全区将重点做到“四个抓牢”:

一是抓牢社区党委这个堡垒。强化社区党委领导保障权、人事安排权、监督管理权、事务决策权“四项权力”,推进政经分开、居站整合、赋权定责、人事提管“四个改革”,做实社区干部待遇、党群活动阵地、服务群众经费“三大保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抓牢服务群众这个根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问题导向、紧扣民生需求、提升服务能力,用心用情用功服务于民,让社区治理成效体现在群众脸上而不是纸上墙上,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

三是抓牢机制建设这个路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治理体制,健全条块结合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干部考核激励、信息技术应用等机制,推动社区共治常态化、长效化。

四是抓牢资源下沉这个关键。推动人财物和责权利对称下沉到社区,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资源在一线汇聚、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现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

抢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总结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龙华区正力争形成更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努力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先行示范、争当标杆,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添砖加瓦、再创佳绩!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张尉心 杨明铭 通讯员 华融媒 陈静波/文 通讯员 赖志豪/图 记者 邱伟斌 关越 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