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都市早行人”系列报道之一 | 跨境学童:家人的付出比孩子更多

读特记者 李东明
2019-10-15 19:30
摘要

“我一直相信鲁迅先生说的,伟大的事业同辛勤的劳动成正比例,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出现。”

【编者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是全体中国人拼搏出来的。新中国70华诞之后,为了在全社会继续倡导奋斗精神,读特今起推出一组颂扬深圳人奋斗精神,反映都市普通人为了明天的美好生活而努力拼搏的报道,主题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都市早行人》。敬请关注。

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和逐渐密集的车流声,日夜的钟摆又一次轮转,沉睡在深圳这座大都市里的人们渐渐苏醒,开始准备新一天的征程。很快他们便整装待发,踏出家门奔向各方,成为了我们口中的“都市早行人”。而在这些“早行人”中,有一批人显得十分特殊,他们年龄尚幼,到了入小学年龄却并未在深圳入学。他们是香港户籍,却又一直在深圳居住、生活。他们就是“跨境学童”,一群在深圳居住,在香港上学的孩子们。因为路程远,这些孩子们都必须比别的学生更早起床上学,因此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早行人”。

要比本地学生早起一个小时

早上6时40分许,皇岗口岸已经聚集了大批的人群。一眼望去,除了举旗带帽的旅行团游客之外,引人注目的,还有那些穿着正装,背着书包的跨境学生们。他们或有家长陪同,或自己一个人步行到关口,排队入关后,接着去往另外一个城市上学。在就近入学的原则下,深圳本地的小学生或许很难体会到,上学的路程要通过两道关口,跨越两个城市,花费一个小时通勤是什么感受,这个通勤时间其实已经比肩某些路途遥远的上班一族。

而这样的上学之路,学生小臻走了6年。在每个上学日,早上6点15分,小臻会按停叮当响个不停的闹钟起床,刚下床的他还显得有些有气无力,但他要抓紧时间洗漱,并且赶紧吃完外婆给他准备的早餐,然后背上书包赶到关口。“小时候我还比较赖床,早起对我来说总是很艰难,因此总是被赶下床。”小臻说,步行15分钟到达关口后,他和其他几十名同学会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统一排队,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回乡证经过学生通道通过关口。但这还是第一步,接着,学生们到达香港关口后,乘坐保姆车离开关口到达校巴乘车点,最后坐30多分钟的校巴到达学校,来回如此。

“一开始不习惯的就是起的早,本地的学生可能7点钟起床都可以,我们6点就要起来,不然就赶不上时间。不过后来慢慢也就习惯了,毕竟像我这样的跨境学生也不少,他们能够克服,我也可以。”小臻说。

用努力读书回报亲人

小臻的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广东人。出生后不久,小臻就在深圳居住,在深圳上完幼儿园后,便在香港新界的惇裕学校入读小学。小臻表示,惇裕学校一共500多个学生,差不多一半都是跨境学生。“虽然学费都是免费,但是书本费和交通费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我知道父母赚钱并不轻松,所以努力读书是我唯一能做的。”小臻说。

如今,小臻已经升上了中学。回想过去6年的经历,他感慨良多。“看到我们读书要走的远,别人就以为我很辛苦,其实最辛苦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婆婆和家人们。每天早上婆婆要起的比我早,为我准备早餐,5年级之前,每天她还要陪我到关口过关,下午还要来接我。婆婆的默默付出,我一直记在心里。”小臻说。

小臻的母亲曾女士告诉记者,小臻从小就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家人对他一直很放心,也会全力支持他。“他从小就很懂事,希望他能够顺利大学毕业,如果有机会,我们将会送他出国继续学习深造。”曾女士说。

升入中学的小臻在学业上也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说他不会气馁,会更努力去克服。“我一直相信鲁迅先生说的,伟大的事业同辛勤的劳动成正比例,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出现。”采访完毕后,小臻给记者发来了这么一段话。

见习编辑 许家宜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东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