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50年创作!鲍勃·迪伦历程250余件作品在上海呈现

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2019-10-15 08:32
摘要

近日, “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幕。

近日, “光/谱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不仅是鲍勃·迪伦视觉艺术作品于国内的首次亮相,亦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综合性大展,聚集迪伦近半个世纪年创作生涯的七部系列作品,包括油画、丙烯、水彩、墨水、粉彩、炭笔素描以及独特的金属雕塑等诸多媒介创作的250余件作品,其中不乏全球各地私人藏家慷慨出借的珍藏。迪伦自己也表示,能在上海举办此次艺术展,“我欣喜之至”。

本次展览展期至2020年1月5日。

用音乐成就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开创性的艺术家,鲍勃·迪伦的“主业”在于音乐。1960年代初,迪伦在纽约格林尼治村民谣音乐舞台初试啼声,迅速成名。此后数十年,他佳作叠出,《答案在风中飘》《敲开天堂之门》这样的经典传唱世界,售出1.25亿张唱片。年复一年的密集全球巡演,更令其鼎沸的名声长久不衰。2016年,因“在伟大的美国传统歌曲中注入新的诗意表达”,迪伦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还获得过11个格莱美奖项,6次进入格莱美名人堂。

在展览大厅里,高悬着多幅巨大的海报,只有红或蓝两种纯正的底色,上面用中英文写着鲍勃·迪伦的名言。“我曾经如此苍老,如今却风华正茂”,“要经历多少崎岖曲折,才能成就一个人”,“像一块滚石”,“青春不谢幕”。白色的字体朴素,力量却撼动人心。鲍勃·迪伦被认为“永恒地改变了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也被誉为后现代游吟诗人。这确实不是虚浮的溢美,他能将各种意象搭建连接,完成自己对生活的陈述。读他的歌词和诗,浅白而有哲思,他改变了普通人对诗的认知。

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贺拉斯·恩达尔曾在颁奖词中盛赞迪伦,“他值得与希腊的声乐家、罗马的奥维德、浪漫主义空想家、蓝调歌王歌后和诸多造诣非凡但被遗忘的大师共享盛名。如果文学界的人对此不满,那他们应该记得:诸神并不写作,他们只歌唱舞蹈。”

用视觉艺术表达音乐

近年来,鲍勃·迪伦的绘画才华开始为世人所知。本次展览展出了鲍勃·迪伦诸多珍贵的早期墨水素描,包括于1973年出版的诗歌与绘画选集《写写画画》,该书收录了他1961-1972年间创作的歌词及素描。这也是这些原创素描第一次公开亮相。另一个系列“书写世界”于2018年推出,荟萃了迪伦最脍炙人口的60首歌曲歌词,每篇歌词都由他亲笔撰写,并配有一幅素描。 在“填绘留白”系列,观众可以看到迪伦绘画作品中标志性的“铁道”,也正是该组作品,首次让迪伦的视觉艺术作品获得评论界和大众的好评。

迪伦喜欢在一个绘画主题上变幻不同的光和色彩。“铁道”作品中,一条前行铁道,可以分别延申进蓝色、紫色、红色的天空,可以是早晨的晴朗,也可以是晚霞的璀璨。光和色彩的不同,令每幅“铁道”都独自成章,耐人寻味。这和迪伦对音乐的创作如出一辙,他现场演出时,总会对歌曲进行即兴修改,你会在不 同的现场听到同一首歌曲的不同版本。所以,无论音乐和绘画,迪伦总会让一部作品演化出无数变体。

展览还呈现了迪伦因个人旅行经历而创作的“新奥尔良系列”与“亚洲系列”以及广受欢迎的“平凡之路”系列。而艺术家最著名的风景画《无尽公路III》也来了,怀旧的美国风光,对于未来之路的无限向往,真实反映了艺术家“在路上”的人生。

迪伦画笔下的“路上”,都是由喧嚣走向大自然,极目远眺,一路向前,画上有永动的力,也有短暂的无常,就像他在歌中唱的“人不是忙着去求生,就是忙着去求死”。哲学家的思辨性一直贯穿在迪伦的各项创作中,这也让他有别并超越了同时代的艺术家。

用雕塑证明创造力无界

迪伦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家乡是著名的铁矿区,他的童年与工业为伴。耳濡目染的环境导致他从小就对铁制品怀有极大兴趣。在这次展览上,有几个宽敞的空间里展陈着各种铁器装置,都是迪伦利用废弃的工业制品再生创造的艺术品。这些作品有的是对开的铁门,有的是一扇屏风,有的是简单的家具,有的干脆什么都不是,只具有装饰性,但都自带清冷消瘦气质,美国工业化的时代印记一目了然。

迪伦的的金属雕塑于2013年首次在伦敦展出,人们这才知道,这位歌手兼画家,同时还是位雕塑家。虽然观众很难将身材单薄的艺术家和硬冷的铁、火花四溅的焊接对接,但迪伦确实沉迷于对废弃金属的再创造时日甚久。他的这些雕塑,虽有粗砺的外型,但光滑的表面、并不尖削的枝叉,都折转着诗人式的细腻。风霜和精致都在,这也是鲍勃·迪伦一直留给世人的样子。

有别于过去的常规展览,这次鲍勃·迪伦艺术展有诸多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地方,策展方充分利用了艺仓美术馆原为煤厂工业厂房的特点,以多种方式呈现艺术家所属时代的人文景观,著名的CAFÉ WHA咖啡馆、旅途中的车厢都被还原,雕塑作品摆放空间的玻璃地板下,是原来的煤斗区,异常契合这些金属雕塑的气质。观众也得到充分的沉浸式艺术体验。

在展览的最后,是迪伦创作的首幅三联画,恢宏的视觉效果从天而降。在万丈霞光中,一辆汽车向远方驶去,周围是无人的旷野,前方的山谷两边分开,有巨大的光团照耀前行的路。这是一位有哲学思想的诗人的画作,也是他人生的写照,带着寂寞和火焰一直在路上。

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