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跨界科技,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市民们在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的各项活动中感受着科技与文化创意交织的新鲜体验。27日晚,科技影视周在市广电大厦演播厅正式落幕,同时举行了第九届“中国龙奖”颁奖典礼。
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科协主席蒋宇扬出席了活动。李小甘宣布本届科技影视周闭幕。他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影视周彰显了深圳作为创新型城市的气质,推动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科技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氛围,对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寄望科技影视周一届比一届办得好,逐步打造成科技影视界的“奥斯卡”盛典。
首届“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暨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制作人年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硬蛋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科技影视周以“未来七日——从深圳触摸未来”为主题,既有汇聚了全球优质科技影视资源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等高端活动,又结合全国科普日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文化活动,邀请知名科学家、科幻作家以及科普工作者推出专题讲座,推动“科技科普佳片进社区”等。此外,科技影视周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活动,举办了科技影视拍客大赛,并设立科教影视产品交易平台,开启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模式。
龙江一等奖获得者
龙奖二等奖获奖者
在当晚举行的科技影视周闭幕式上,被誉为科技界奥斯卡的“中国龙奖”以及首次举办的“科技拍客大赛”比赛结果在活动中揭晓。来自中国的《永远的东方红》与澳大利亚的《铀的奥秘》摘得“中国龙奖”评委会特别大奖。而《六旬老翁淘废品造太阳能车》则获得“科技拍客大赛”一等奖。
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制作人年会,是国际科教影视业界的专业会议。而会议评出的“中国龙奖”更是备受瞩目,被称为“科技界奥斯卡”。本届“中国龙奖”吸引了来自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的制作机构及影视公司选送的近400部作品参评,参评国家、地区和参评片数量都超过往届,经中外专家初评、终评,最终产生了38个金、银、铜奖和评委会特别大奖。
据评委会主任刘建中介绍,本届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展评暨制作人年会首次在深圳举行,成果丰硕。此次年会上,大量国际专家受邀参与,与国内同行进行了大量的交流,从创作、策划、制作、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最终评委会特别大奖颁给了《永远的东方红》与《铀的奥秘》两部作品,评委们认为这两部作品“摸到地气,看到未来”。
作为科技影视周线上互动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科学技术学会、硬蛋科技以及优酷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科技拍客大赛”获奖名单昨晚揭晓。本届大赛以“科普微生活、科技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众多拍客参与,共收到162部参赛作品,尝试通过影视表现手法展现瑰丽的科技想象。在入围的40部作品中,经过组委会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1部,二等奖3部,三等奖5部。将镜头对准并记录着身边人、身边事的科技拍客作品《六旬老翁淘废品造太阳能车》获得一等奖。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创新、前沿城市,给了这次中国国际科教影视制作人年会更多的科技内涵,更好的创新氛围。”刘建中表示。出席闭幕式的2014年深圳科技奖“市长奖”获得者、深圳大学教授李景镇也表示,自己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深圳宽容的氛围、创新的文化和土壤。而两位年轻的创业者黄锦锋和沈劲鹏则在会上分享了自己来深圳创业的经历和心声,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在深圳放飞梦想。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