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三十年,国际减灾领域大咖汇集深圳
读特记者 张智伟/文 何龙/图 邱伟斌/视频
2019-10-13 17:03

今年是联合国减灾活动三十周年,10月1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和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联合主办2019年“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三十年回顾国际研讨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

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从事国际减灾各个领域的专家、政府政策制定者共同深入分析各领域应对风险灾害的制度、经验和不足,旨在共同总结过去三十年联合国所组织的各项减灾活动的成就与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仙台框架,共同探索新形式下科学防灾减灾的途径,提升全球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开幕式上,中国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分别致开幕辞,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辞。深圳市委常委田夫出席相关活动。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化,如今灾害风险对城市的威胁是巨大的。如今,应对灾害风险,已经成为了产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通过科技手段和对灾害的认识增强对灾害的管理,尤其是中国,地大物博,灾害也相对比较多发,作为大国,我们应该给世界拿出一个很好地样本。而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沿海,人口众多,气候变化非常有特点,如果我们能在这里取得突破,就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而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在应对灾害风险应该承担包括调动社会力量等方面的重任。此外,前海还可以为我们减灾防范提供产业支持,所以,我们已经在前海将减灾防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大领域结合起来。”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国际未来地球计划核心项目——综合风险防范项目执行主任叶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国际上的一些有识之士,针对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危害,提出了由联合国主持协调,组织全球各国、各行业和各领域共同行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尽可能地减少由极端自然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1989年12月22日,联合国大会第44届会议上正式宣布启动“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开始了联合国减灾三十年的历史征程。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将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以及达沃斯全球风险论坛主办2019年“绿色发展与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暨联合国减灾三十年回顾国际研讨会”,拟邀请政府官员、联合国机构代表、科研界和教育界专家学者、公司企业代表、媒体及相关知名人士出席。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能力建设中心主任Michael Glantz告诉记者:“在过去的55年中,我一直专注于交叉学科的研究工作。回顾1989年,联合国首次成立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的时候,各个国家还是各自为政,进行小集团的抗灾、减灾活动,而现在已经是全球化的行动了。在过去的30年,我在减灾方面最大成就是由联合国主导建立了减灾体系框架,该框架让全世界200多个国家联动起来,共同关注和应对地质灾害和极端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在1972年的联合国召开人居环境大会时,我们并未意识到全世界会有沙漠化、盐碱化、臭氧的缺失和海平面上升等极端天气,然而这些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目前,对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最大的挑战就是提高年轻人对减灾的认识程度。从过去的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到现在的联合国减灾委员署,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讲,我认识他们所肩负的是一个新的联合国和新的减灾问题。”

开幕式结束后,日本京都大学Haruo Hayashi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夏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教授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张智伟/文 何龙/图 邱伟斌/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