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通过组建宝中集团等方式发展“大教育”,将提供更多优质学位。
在目前宝安勇当“四个全面”先行区,努力建设“滨海宝安、产业名城、活力之区”的发展定位中,“活力之区”落脚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让宝安成为和谐幸福、生气蓬勃的城区。
让民生更幸福,让城区更有活力,这也是五年来,宝安人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
民生更幸福,城市更有活力,首先要抓社会建设,从而推动民生事业快速发展,强化社会治理创新。5年来,宝安通过抓社会建设,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每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八成以上。在市民最关注的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保障等方面,宝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增学位3.2万个、病床2673张、养老床位991张,竣工保障性住房5434套。特别是近年来,宝安组建宝中集团、幼教集团、职教集团、人民医院集团、中医院集团,发展“大教育”、“大医疗”,通过整体思维实现惠民生优质资源倍增。
社会建设,还需要依靠科技实现社会治理有序。过去一段时间,“智慧宝安”建设成为这个行政大区千头万绪工作的重要抓手,它试图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施精细化的网格化管理工作,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困局,实现政府治理“一键知全局”,市民办事“一机通宝安”,这个建立在“制度+科技+责任”之上的“处理芯片”目前越来越智能,社会治理管理步步趋好。
数据和名词见证了宝安社会建设发展: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1+15”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试点改革,社区集体经济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启用,“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架构日趋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居民议事会全覆盖,创建安全文明小区473个,治安、刑事总警情实现“双下降”,等等,这无不体现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
宝安是“深港之根”,产业大区之外,它还是一个文化大区。5年来,在文化建设方面,宝安通过抓文化事业和公共文明,城市人文底蕴更加深厚。比如,推进公共文明创建,促进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创办“宝安文明月”,实施企业员工、新生代劳务工素质提升行动,全面建设“志愿者之区”,市民文明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实施“文化春雨”行动,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4万余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共同文明的提升,是宝安人5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
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关注关心。这5年来,宝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抓治水提质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别是广受市民关心的茅洲河流域治水提质工程,如今了进入了新阶段,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成立治水提质指挥部,以全流域治理理念推动“四大片区”水环境整治,创新采用EPC模式一体化治理茅洲河,目前,46个子项目进场32个,西乡河、新圳河治理也效果初显。
实习编辑 木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