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议事厅”把脉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之路

读特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谢清滢 文/图
2019-09-29 21:31
摘要

与会政协委员和嘉宾们认为,要提升合作区的法治水平,提高政策的延续性和透明性,让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速。

如何发挥深港两地的力量来把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好?9月29日下午,由市政协主办、福田区政协承办的“委员议事厅”以“无界 科学 未来”为主题,把脉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之路。与会政协委员和嘉宾们认为,要提升合作区的法治水平,提高政策的延续性和透明性,让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速。

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副主席徐友军出席活动。

今年2月份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和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位于福田落马洲河套地区、占地4平方公里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都被寄予厚望。目前,合作区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截至目前,已经确定入驻的优质科研机构合作项目有75个。

“合作区的建设要更快一点!”活动中,多位嘉宾提出,虽然合作区的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但是还希望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能进一步提速。

“香港很多老师和研究人员,比较关心的合作区政策的连续性和透明性。他们希望可以新的政策,使得大家这方面的担忧可以降到最低。这将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深港合作,同时也更便于引进国际上一些高端的人才。”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建斌建议。

许建斌的建议得到场上多位委员和嘉宾的赞同。在福田区政协委员、北京市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兰春看来,政策的连续性和透明性离不开法治环境的提升:“如果我们的法治治理、实施水平能向香港看齐,合作区对香港乃至世界各地都有巨大的吸引力。而这也是合作区4平方公里的历史使命。”

不管是初创企业还是已发展的企业要做科研,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要素。福田区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律师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璇提出,资金的境内外无障碍流动是合作区政策突破的关键。“如果在合作区里面能扫除当前资金过境使用的障碍,使得各类资金尤其是科研专项资金可以自由出入和自由流动,那么合作区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发展也将再次提速。”

委员和嘉宾们还就合作区人才引进的配套措施、信息无界流动、建立合作区专门的商事争议调解机构和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周元春 通讯员 谢清滢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