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检察院2018年被最高检确定为全国未检工作创新实践基地,2019年被最高检、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确定为全国首批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2019年7月,深圳市检察院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深圳标准”,为“司法社工服务国家标准”和“全国未检工作帮教指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7月16日,全国首批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试点推进及精准帮教深圳标准发布会在深圳市检察院举行。
近年来,深圳未检工作以构建国家监护法律体系为目标,以紧扣未成年人迫切综合司法保护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为核心路径,开展了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改革。当前,全市未检工作正按照创建未检先行示范区的要求,按照“一个切入点,两个基本拓展面,四大检察全面发展”的整体布局,为全国未检工作的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高检院第九检察厅张寒玉处长、市检察院余新喜副检察长按下屏幕,正式发布了精准帮教深圳标准。
以精准帮教为切入点
履行“教育、感化、挽救”检察职能
传统未检帮教模式存在一些弊端:重过程,轻实效;重个案办理,轻制度建设;未检司法能力无法满足社会期待更多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需求。
针对深圳的实际情况,深圳未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精准帮教,实现系统帮教全覆盖。相比全国平均15%左右的帮教覆盖率,深圳精准帮教实现了100%帮教覆盖面,尤其对罪行较重的涉罪未成年人,真正实现了法律公平公正。
精准帮教的核心是能力帮教、成长性帮教。精准帮教克服了以往资源帮教的弊端,以改变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成长环境和个人内在行为模式为切入点,是以引导涉罪未成年人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能力为核心的系统帮教。通过精准帮教,降低他们再犯的危险性,提升回归社会的可能性,实现社会长远利益。
精准帮教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和回归社会的需求,由检察官、专家、专业司法社工三方核心主体,运用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等专业技术,以结案后3年不再犯为基本目标开展的专业化、社会化系统帮教。精准帮教通过对法律文书解读、面谈印象搜集、心理测评、社会调查形成的四项基础材料进行分析,围绕犯罪原因和回归社会需求,查找个性化的精准帮教点,制定相应的精准帮教计划,由司法社工在检察官和帮教指导专家的指导下,运用专业干预手段,落实计划,并围绕精准帮教点改变情况、精准帮教计划落实情况、致罪原因消除情况、回归社会进展情况对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法律处遇直接关联。
如在小王涉嫌贩毒一案中,经过社会调查发现,小王走上犯罪道路原因在于从小被家暴,缺乏家庭温暖,在别人教唆下参与帮助贩毒。经过对其心理诊断PDS/BDI测试并综合涉罪行为、面谈印象等帮教基础材料,确定小王的精准帮教点是亲子心理创伤。检察官组织社工在帮教指导专家指导下,和帮教对象及父母充分沟通,围绕心理创伤修复工作,分别制定了亲子沟通模式、情绪控制能力、行为偏差矫正等内容的帮教计划,由社工每两周围绕其再犯社会危险性、心理创伤修复情况进行第一阶段帮教,引入禁毒社工共同开展评估工作。经过第一阶段帮教,小王和家人的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亲子心理创伤得到第一阶段的修复,并明显降低了再犯可能性,具备回归社会的可能,达到了附条件不起诉的要求,进而根据第一阶段帮教整体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设置了相应的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的具体考察要求和期限,在考察期内对其亲子关系、情绪控制能力等进一步进行巩固,并对亲子创伤进行了第二阶段的修复疏导。通过考验期的第二阶段帮教,其和父母的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工作情况良好,对自己今后生活也树立了明确的目标,经评估达到了预计的帮教效果,最终依法作出了不起诉处理。目前后续跟踪已经两年多,小王回归社会状况良好。
精准帮教由福田区检察院自2016年开始探索,不起诉转处分流率由2016年底的34.28%逐步提升至2018年度的70.45%,即福田辖区内每10个涉罪未成年人,经过检察官安排专业社工、帮教专家介入开展系统帮教后,7人以上均能有效消除其再犯的可能性,成为一名社会建设者,并且跟踪三年的再犯率低于3%,不仅大大节省了司法成本,而且引导更大量涉罪未成年人转化成为了社会建设者,这为全市精准帮教的推广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基础。深圳市检察院在福田探索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和升级,于2019年7月出台了《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规范(试行)》《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工作指引(试行)》等四个规范性文件,形成了精准帮教深圳标准,目前已经在全市两级检察院全面推广,对全市范围内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全覆盖精准帮教。
拓展“两个基本面”
构建立体化未检体系
精准帮教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长效机制构建提供了“四个一”立体化生态系统,即“一套标准、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个机制”。“一套标准”是具体的干预流程规范体系和最终效果指标体系,解决了检察官和司法社工做什么、怎么做、最终要什么的问题。“一支队伍”是一支具备链接帮教对象的基础能力,具备诊断问题、制定计划、介入干预、评估效果、跟踪链接能力的专业司法社工队伍,并对这支队伍,根据专业能力进行持续培育、分级管理。“一个平台”是具有日常反馈、情况报告、实时联动、实时统计、实时考评功能的智慧帮教平台。“一个机制”是建立起介入各方权责分工明确的过程考核和成效考核机制,引导介入各方齐心协作,发挥1+1+1>3合力的管理考核机制。深圳未检利用精准帮教切入点形成的 “四个一”,大力拓展“以防止校园欺凌和家庭暴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上游拓展面”和“以被性侵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司法上游拓展面”这两个基本面,利用精准帮教培育的专业司法社工、工作标准、干预手段、沟通平台和协作机制,开展对被侵害未成年人保护、临界预防、反校园欺凌、反家庭暴力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当前,深圳未检工作正由刑事诉讼模式向国家监护模式发展,由未成年人犯罪为中心向未成年人保护为中心发展,由传统刑事检察向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发展,构建未检一体化工作模式,推动国家监护法律体系的建设。2019年深圳作为未检刑民行公益一体化工作模式的试点地区,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监护权变更、抚养权民事案件监督等民事检察工作;积极探索针对未成年人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治安环境等规范行政执法工作的行政检察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性侵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机制,校园食品、周边环境等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使未检工作成为检察系统唯一涵盖了全部四大检察职能的业务部门。
全面深化未检工作
构建未检共赢生态圈
2019年初,市检察院未检组建了未检专家库,引入少年司法领域等多领域专家为深圳未检发展出谋划策。由市院牵头,与福田区院、光明区院共同与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开展课题合作,与高校联合开展研究工作,通过理论和实务相结合,以实证研究方式推动未成年人保护。
1月2日,深圳市检察院,福田区检察院、光明区检察院与中国刑事诉讼法学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签署课题合作框架协议。
深圳市检察院和团市委签订联合创建社会支持体系的框架合作协议,统筹全市专业司法社工资源,培育专业力量加强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由市检察院牵头,与团市委、民政局、深圳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共同设立青少年司法社工培育基地,建立精准帮教、未成年综合司法保护专业力量的培训体系、认证体系,推动培训师资队伍,打造与未检工作衔接的立体化社会支持体系行业发展。
与之同时,深圳检察院建立12309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专区,通过整合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与多部门未成年人维权热线,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并充分借助科技手段,立足精准帮教全覆盖、逐步推动精准保护全覆盖,构建临界预防、校园欺凌、未成年人家暴等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将智慧未检从精准帮教逐步建设成为智慧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云服务。
未成年人保护的需求涉及方方面面,深圳未检推动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委员会建设,联合多部门按照共建共治共赢的理念,织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网络,推动构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生态圈,打造立体化综合司法保护体系。
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