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峥嵘岁月:深圳是如何从星星点灯到霓虹闪耀的

读特记者 方胜 通讯员 朱婷婷 陈洁 杨晶晶 文/图
2019-09-26 23:20
摘要

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深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渔火薄田一跃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唱响了“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篇章。

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深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渔火薄田一跃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唱响了“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的磅礴篇章。

伴随着深圳的大跨越发展,深圳电网也从仅仅依靠燃油发电机发电,成长为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供电可靠性领先的超大型城市电网,满足了深圳全社会用电量年均23%的增速。这既是电力行业的“深圳速度”,更在“深圳奇迹”的书写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打造世界一流电力营商环境,今年深圳供电局推出“light up SZ,深圳更来电”服务品牌

骨架之变 沧海桑田

溯至上世纪20年代,电力进入(深圳)宝安已经历了90余年历史。当时的宝光电灯公司,仅有一台燃油发电机,供南头镇大新街照明用电。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的时间里,深圳的电力发展缓慢,仅靠个别电厂及发电机提供电源,用于县城、墟镇、街道的照明和农副产品加工。

深圳电网的真正起步,是在1965年8月,宝安县第一座35千伏乌石岩变电站建成投产,首条输电线路东莞塘厦至乌石岩落成送电,全长24公里。

1979年3月,深圳撤县建市。同年8月,深圳供电局正式建局成立。当时的深圳电网仅拥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1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线路残旧且供电能力极低。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后,在经济建设、城市基建、工业发展等方面按下快进键,深圳的供用电量随之大幅增加,年供、用电量增幅均在60%以上。

经济建设带来电力需求的急剧增长,1982年全市社会用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深圳供电局一方面加快电网建设,一方面强化科技成果的应用。1986年初,深圳供电局就确定了“把生产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以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为首期目标,尽快建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路径,并引进航天部502所十多名专家,成立自动化专职机构,在国内无鉴可借的情况下着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研发。

经过2年多的艰苦努力,深圳供电局在1987年完成变电站遥测、遥讯、遥控和遥调的“四遥”装置研发。凭借这项技术,宝安、南头2个变电站于1988年实现单人值班;1989年,中航、莲花山2个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深圳成为国内最早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城市。

90年代后期,深圳电网呈现大踏步、超常规发展状态。尤其“十一五”期间,深圳电网以平均每年投产一个中等城市电网总容量的建设速度,新增110千伏以上变电容量2772万千伏安,110千伏以上变电站数量达到203座,实现电网规模翻番,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深圳电网。

深圳供电局大力推进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能力

创先之路,遇见未来

时光荏苒70载。2018年数据显示:深圳2018年GDP超过2.4亿元,排名亚洲前五。至今,深圳电网主变容量已达7926万千伏安,相较建市之初的2.58万千伏安增加了3000多倍。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从40年前的24千米增长到4948千米,110千伏以上变电站由1座增加到256座,为特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2018年,深圳全社会用电量907亿千瓦时。目前最高负荷1910万千瓦,仅最大日供电量就达3.8亿千瓦时,比1979年至1982年整整4年用电量的总和还多,相当于“一日四年”。全市负荷密度每平方公里0.9万千瓦,居全国内地之首,接近世界负荷密度最大的纽约、东京等城市,与当初那个仅拥有6条35千伏输电线路和1条110千伏输电线路的边陲小渔村相比,已然云泥之别。

只有站在历史的宏阔视野中,才可以充分感知这份成绩的来之不易。而对具有国际视野和标准的深圳供电局而言,同样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一次次的迎难而上,让深圳供电局与国际先进电网企业距离日趋缩小。2010年至2018年,深圳供电局连续9年稳居全国供电可靠率前十。2018年,深圳客户平均停电时间0.68小时,与创先之初(2007年)相比,下降了99%。其中,人均GDP与香港持平的福田,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仅1.93分钟,比肩纽约曼哈顿、巴黎核心区。

深圳供电局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电网,服务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

“五优”服务 “电”亮梦想

1998年,深圳供电局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呼叫中心的供电企业之一,以“两部电话三个人”之力架起和客户的沟通桥梁。2001年,深圳供电局在全国率先开通95598统一服务热线。

2012年,深圳供电局建立客户服务调度,在南方电网内率先对客户服务进行集中监控与调度。

2013年,深圳供电局在全国率先开通微信缴电费服务,并推出掌上营业厅和网上营业厅。

2018年,深圳供电局建设了全国首个集智能客户服务、智慧用电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供电营业厅,机器人大堂经理“小智”运用声音、人脸和方位识别技术,提供迎宾、业务查询及移动导航服务,专业而不失幽默的讲解赢得客户青睐……

苟日新、日日新。

为打造世界一流电力营商环境,今年深圳供电局推出“light up SZ,深圳更来电”服务品牌,发布南方电网首份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白皮书,推出更便捷、更省钱、更智能、更透明、更可靠的“五优服务”,全面提升电力接入效率和供电服务质量,努力营造国际领先的电力营商环境,推动深圳打造“获得电力”示范城市,“电”亮了这座城市无数人的创业梦。

极速报装,零成本接电。在南澳西涌开餐馆的王先生因扩大经营,急需增容用电35千伏安。他通过深圳供电局网上营业厅递交申请,没想到深圳大鹏供电局当天就与他取得联系,并在第二天送上了电。 “用电报装流程和办理时间进一步大幅压缩,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郭跃华对深圳供电局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表示肯定。今年8月,该局高压、低压居民及低压非居新装平均用时分别为25.58个工作日、1个工作日、1.57个工作日,同比下降35.47%,92.67%,86.54%。低压报装精简为2个环节,高压报装也仅需3个环节。

真金白银降成本。深圳供电局坚决执行国家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工作部署,2018年完成一般工商业降价10%的目标,全年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15.52亿元。今年,该局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10%”的部署,继续配合政府开展降电价工作。华星光电有关负责人就表示,按照该政策,华星光电每度电可以节省0.14元,相当于用电成本节省25%左右,“省出来的这笔钱可以投入到新品研发或新型显示技术生产线上。”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站在改革开放的延长线上,走在求索世界一流的脉络中,深圳供电局将继续以一流电网、一流服务、一流业绩支撑深圳更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注入澎拜动力。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通讯员 朱婷婷 陈洁 杨晶晶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