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人体写生教学“低俗”,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读特评论员 王森
2019-09-19 08:25

近日,网友在微博上传了一组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给学生示范人体写生的照片。院长亲自临堂授课,展现出极高的美术水准和教学能力,按常理应该得到赞扬。然而一些人却把评论节奏“带歪了”。

有网友认为,人体写生要画裸体是伤风败俗的行为。还有人说,西方美术喜欢画裸体这是传统,但到了中国,学校不应该“教坏”学生。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看到如此争论,恐怕只能回复一个表示无奈和困惑的“黑人问号脸”表情包。了解人体结构,是学习绘画、雕塑等美术技能学生的必修课,进行人体写生算是一种基本功练习。四川美院校长庞茂坤接受采访时也对争议表示,使用人体模特不仅合法、科学,更是全球美术院校普遍的教学方式,没必要大惊小怪。

然而,部分网友对人体写生的负评,的确是值得“大惊小怪”一下的问题。正常的美术教学遭人误解,不仅反映出部分人美学常识的缺失,也暴露出少部分人存在封建意识回流的现象。

据历史学家考证,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员都不穿衣服,人们还要给赢得比赛的人雕像以示纪念。即使处于文明懵懂时期,也不会有希腊人觉得一群人“裸奔”伤风败俗,反倒会觉得人类的肌肉线条蕴藏着无限美感。可见,判断艺术还是色情,并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凭借基本常识就能得到答案。四川美院的艺术殿堂上进行的写真活动,很显然没有任何色情或者情色的成分,相反,他们绘画时如科学家在做实验一般严肃认真。

然而,人类“复杂”起来,常识往往就会被忽略。艺术发展史上,也不是没有黑暗时期,中世纪天主教会一度对裸体雕像和画作采取过“焚书坑儒”的政策。这也导致在漫长的中世纪,欧洲艺术发展长期停滞,这一阶段的欧洲绘画作品,即使抛开艺术品位的评判,就真实性而言都是失败的。由于缺乏对人体的科学知识,当时的画作往往画面呆板、人物僵化、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

文艺复兴的先贤重新发现了常识的力量,将艺术道路从神学拉进了科学,画家重拾公元前五世纪就在用的“透视法”“解剖学”,创造了人类美术史上最璀璨的一页。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写道:“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这一感慨,当然有其历史背景,但从世界历史的潮流看来,“想象的跃进”反倒禁锢人类发展这件事,并不只发生在晚清民国蒙昧的中国。

大众思想对艺术宽容,是社会成熟和进步的标志。1979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当时56岁的香港商人霍英东提议,在广州投资盖宾馆。据他回忆,当时投资内地,“就怕政策突变”。正好当年首都机场出现了一幅体现少数名族节庆的壁画《泼水节——生命的礼赞》,画中有三位女子沐浴的形象出现。这幅“裸女”画,就成为了霍英东观察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个窗口,他说:“我每次到北京都要先看看这幅画还在不在,如果在,我的心就比较踏实。”

其实,在改革开放初期,围绕这幅壁画,也出现过争议。有人要求画家袁运生修改,“起码要让女人穿上短裤”,袁运生不同意,壁画就一直用木板挡着。邓小平同志到机场视察,在看完画作后表示:这有什么好争议的,艺术表现很正常。一幅正常的裸体画,有人看出了色情的邪恶,有人却认为,这代表了中国正走向进步。我们当然要允许不同的看法,但事实证明,首都机场出现了一幅裸体画不仅没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带坏”青少年,反倒提升了我们的国家形象,鼓舞了投资者的士气。

艺术是时代风貌的镜鉴,艺术繁荣通常代表文明昌明,而艺术家一蹶不振,艺术品死气沉沉,往往体现出万马齐喑的整体氛围。思想解放,社会才能进步。现在还在对“裸体画”指指点点,实在是不合时宜。好在,更多网友站在了尊重常识、尊重专业的立场上,对四川美院表示了支持,体现出了我们这个时代自信的底色。

见习编辑 许家宜

(作者:读特评论员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