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 | 婉转莺音 销匿初春

记者 匡彧
2016-03-05 04:01
摘要

初春,上海,玉兰刚绽初蕊。拿不动教鞭的周先生静静离去,她留下《一江春水》,留下《长城谣》,留下一种叫认真敬业的品德,留下一位艺术家傲人的风骨。

929

3月4日凌晨12点32分,有“中国之莺”之称的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于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9岁。

倾尽一生都以精雅、谦逊、执着、勤勉、敬业、乐业这些光耀品质为乐符,谱写自己艺术人生的周先生,悄然画下人生的休止符。一个世纪,一部华章。它不振聋发聩,却静水深流,涓涓绵长。

上海交响乐团前指挥陈燮阳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真挚地说:“周先生是我国音乐界宝贵的财富,她就是音乐界的模范。”

鲜明的个人符号《长城谣》

 QQ截图20160304192928

少女时代的周小燕。

 由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上海,且是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大多数人都以为周小燕是上海人,其实,周先生出生在湖北武汉,烟波淼淼的东湖曾是她童年玩耍的地方。这一顷浩荡碧水也滋养了艺术家甜润的歌喉和丰沛的艺术人生。

1917年8月17日,周小燕出生。周父是位有进步思想的实业家,年轻时赴美留学,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经济系。周小燕曾说,父亲第一爱国、第二爱运动、第三爱音乐。新婚后,父亲对年龄小自己10岁的妻子极为宠爱。他让妻子学习弹钢琴,怀孕后也让她坚持,认为音乐是最好的胎教。父亲先进的胎教理念很快得到验证,用周先生的话说,周家的孩子个个生来都有音乐细胞。

1934年,手持吉他的周小燕。

1934年,手持吉他的周小燕。

1935年9月,这只东湖岸边的雏莺振翅东飞。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校园里,飘出周小燕轻盈明快的歌声,她主修声乐演唱,希冀用音乐完满自己的人生。

1937年,上海沦陷。刚刚学习两年声乐的周小燕回到武汉过暑假,父亲劝阻她说,不要再回上海了,不要给日本人当顺民。自此,周小燕和家人在武汉走上抗日救国之路。

1457073931646201

抗战时期因演唱著名歌曲《长城谣》的周小燕堪称那个时代的偶像。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这首抗战时期的著名歌曲《长城谣》,是周小燕首唱,它先是唱响于武汉东湖湖畔,随后婉转中国80年,这首歌也成为周小燕最显著的个人符号。周小燕曾回忆说,刚开始唱《长城谣》时,有的段落音太高唱不上去,自己挺着急。当时每天都要去街边、医院演唱宣传,不知怎么情急之下,唱着唱着就一下唱上去了。

199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活动上,已经79岁的周小燕身穿黑底红花旗袍,在长城之巅再度唱响这首成名曲。半个世纪,艺术家带着这首歌,跟随自己的的祖国,走过泥泞坎坷,见证昌盛祥和。

生命不息育人不止的园丁

 1946年,周小燕(右)与李献敏在伦敦白宫剧场演出前的留影。

 1946年,周小燕(右)与李献敏在伦敦白宫剧场演出前的留影

 1945年,周小燕在法国学习声乐数年后,终于登上巴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她演唱的《紫竹调》、《红豆词》惊艳了法国观众,“中国之莺”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她个人的演唱生涯也达到高峰。

从1949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开始,周小燕开启了自己教书育人的另一页人生。廖昌永、魏崧、万山红这些当今优秀歌唱家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周小燕。

QQ截图20160304193008

周小燕自1949年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教歌育人近70载。

上海交响乐团前指挥陈燮阳先生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唏嘘不止。他说,自己在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求学时,周小燕已是声乐系的教师了。后来,他与周小燕多次在晚会等活动场合见面,记忆中的周先生极其平易近人,从没任何架子。周先生始终坚持在教育第一线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她是谁请谁求都答应的,没架子的,真是音乐界的模范人物、代表人物。她始终没退休,一直上班。艺术家越老经验越丰富,她就是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出来,她真是带学生带到生命最后,我非常尊敬她。”陈燮阳先生说。

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周先生曾被问到什么时候关门,不再收弟子?精神奕奕的老人干脆地说:“盖棺的时候关门,反正也没有退休的,那我就干终身的。”

“人生下半场”搞原创中国歌剧

 2014年3月24日晚,原创歌剧《燕子之歌》在上海大剧院演出。

 2014年3月24日晚,以周小燕的艺术一生为题材的原创歌剧《燕子之歌》在上海大剧院演出。

 周先生曾戏称从没觉得自己老迈,九十几岁时的人生就像足球赛的下半场,不仅刚刚开始,而且还要进球。她“要进的球”就是搞几部站得住的原创中国歌剧。

其实,早在1988年,周小燕就创办了“周小燕歌剧中心”,她主持排演了《弄臣》、《茶花女》及中国歌剧《原野》等大量精品剧目,为中国歌剧走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同为音乐界人士,陈燮阳先生深谙在中国搞歌剧何其不易,“新歌剧的创作非常难,从剧本到导演,都与话剧、戏曲不一样。”他说。

2014年10月17日,作为上海艺术节开幕演出的原创歌剧《一江春水》由上海音乐学院编排,改编自1947年拍摄的经典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由98岁高龄的著名艺术教育家周小燕亲任艺术总监,云集了廖昌永、黄英等歌唱家。

2014年10月17日,98岁高龄著名艺术教育家周小燕亲任艺术总监的原创歌剧《一江春水》作为上海艺术节开幕大戏演出。

2014年,由周小燕担任监制的原创歌剧《一江春水》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这部改编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经典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新歌剧集结了国内最优秀的编剧、作曲、导演和演员,作品收获一片好评。但周先生为它耗费了多少心力没人知道,面对媒体,98岁的老人从不诉苦,只认真地说,希望再打磨打磨,带着它到北京及全国各地演出。

初春,上海,玉兰刚绽初蕊。拿不动教鞭的周先生静静离去,她留下《一江春水》,留下《长城谣》,留下一种叫认真敬业的品德,留下一位艺术家傲人的风骨。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