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易家人!”8月17日,40余位来自深圳的小易基金公益平台志愿者们,身披红色的爱心马甲,在成都简单休整后,开始向丹巴县出发。经过一路翻山越岭,志愿者们终于,来到了海拔高达3500米的丹巴县丹东乡小学校,同时到达的,还有通过小易基金公益平台募集来的各类物资。此次活动一共募集资金41620元,募集图书780本,体育用品及创客用具20套,书包、衣服及其它物资一批。
援藏队领队、挂职在丹巴县任常委副县长的王占成对小易基金知识扶贫公益活动的所有教授、老师助教团表达了感谢,并向志愿者们介绍了丹巴的整体情况,同时为了解决丹巴的教育问题还成立了“成华班”,通过互联网的技术使得丹巴地区可以直接使用成都市一些中小学的课程资源。
在活动进行中,小易基金对当地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安排了家访,“兵”分多组,深入藏民家中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另有一组“教授团”志愿者,在小易基金创始人宋洪光的带领下,与当地老师代表进行了交流互访。 通过深入细致的家访,给藏区孩子们埋下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的种子,他们纷纷表示将好好学习。孩子们艰苦的学习条件和乐观的心态,也感染了随行的志愿者,一股爱的暖流在彼此间传递、回荡……
此外,由广东省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华南理工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李斌教授带领小易基金教授团一队在丹巴县教育局与丹巴地区老师代表进行交流互动,双方就从如何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到如何利用网络引导儿童兴趣,从人工智能编程到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从圆梦优秀学子到大城市参观学习到协助青年教师发展培养,双方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探讨交流。
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高层次人才郎丽告诉记者:“这次巴丹之行收获特别大,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们身边还有条件那么艰苦的地方,也让我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坚强、乐观、积极向上,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以后无论何时,我都会想起你们,然后尽我所能地帮助你们,加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据了解,小易基金是由广东省本科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及国内多所高校的教授、老师、深圳市易星标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易恬技术有限公司、蓝矛会的全体企业联合发起的公益平台,旨在搭建现代化信息桥梁,连通大学老师和贫困地区中小学老师交流平台,通过专业的学术视野,教学技能,先进的知识载体,实现对贫困地区的中小学老师的信息及技能支持,协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达到“认知升级”的效果。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