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吴万崧,75岁,曾任宝安区航城街道后瑞社区关工委主任、后瑞青少年武术醒狮队教练。退休后,热心于社区的公益事业,发挥余热,主动投入到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中。
小记者:陈泽锋,黄田小学一年级学生;汤思睿,黄田小学四年级学生。
担任醒狮武术教练40年
记者:吴爷爷,您好!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光辉岁月吗?
吴万崧:我1944年在广州出生,今年75岁,是南粤一代名师黄飞鸿的第四代弟子,7岁师从黄飞鸿得意门生林世荣一脉弟子学拳、练舞狮。1964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的号召来到后瑞。1965年福永怀德村聘请我为醒狮武术总教练,直至2005年,任教长达40年。期间,沙井万丰村等周边村,甚至广州的醒狮队也邀请我任教。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在我的执教生涯,徒弟将近两千人。1975年,我还应邀参加了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拍摄的武侠电影《荡寇群英》。1989年,后瑞村委建议我回村里工作,任治安管理队长一职。1991年被村里选为人大代表,1998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2009年,我满65岁正式退休,2016年,后瑞社区成立武术醒狮队,应后瑞社区党委邀请,担任社区武术醒狮队教练。
不畏艰辛 培育传承人
记者:吴爷爷,你年事已高,本应安享晚年,为何还要出来担任后瑞醒狮武术队的教练呢?
吴万崧:当时退休在家,比较清闲。2016年底,后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工到我家,向我介绍了当时社区活动开展情况和计划,希望我能组建后瑞武术醒狮队,并担任醒狮队教练。说实话,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毕竟那时我已经70多岁了,年事已高,担心自己体能应付不了武术醒狮的需求。但想到执教一生,唯独自己生活的社区没有醒狮队,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该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出一份力,为凝聚社区出一份力。在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下,便答应了下来。期间,社区特意安排了几位青年全程协助,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压力,担任醒狮队教练以来,我年轻的队员们能刻苦训练,不断进步,这让我倍感欣慰。为了保证有足够体能,我每天坚持晨跑10公里。
记者:在后瑞教授武术醒狮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困难吗,您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在这过程中,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吴万崧:在组建和训练的过程,的确遇到了不少困难,一是自己体能,毕竟年龄大了,要坚持每天锻炼才能保证自己的体能来应对高强度的训练。二是我们社区主要是疍家人(注:疍家人是对中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文化传统基础不深,对于醒狮武术更是零基础,万丈高楼从地起,队员们需要从零开始学习醒狮武术文化和基本功,难度大。三是训练场地的设置问题。在社区党委与股份公司大力支持下,腾出一个近百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室内训练场地,因为醒狮需要较大的空间给队员施展拳脚舞刀弄枪,为了增大空间,营造更舒适的训练空间,我们拆除训练场地的天花板,并购置了6台空调,为日常训练提供了保障。
醒狮队成立至今,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能坚持不懈,进步很大,这让我深感欣慰,让我有了一点成就感,使我干劲十足。20多名队员们起初是每日一练,后来为兼顾学业,调整至每周2次,每次2个小时,无论夏天还是冬天,孩子们都要练到大汗淋漓。起初,不少孩子都需要父母督促过来训练。如今,孩子们的训练热情很高,都主动过来训练。这些来训练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中宝,有些还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是被呵护长大的,但他们却能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受伤,一路坚持下来,他们真的很棒!
【寄语青少年】
吴万崧: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少数小朋友表现得比较自我,而醒狮最讲求的就是团队精神。要知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致,能击倒任何强大的敌人和困难。学会尊敬师长,感恩父母,和睦同伴的小朋友,人生路上必能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