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轨出现故障,不用人工对接,中控大脑能够自动监测;我们对云轨的定位精确度可以做到±5毫米。”9月8日,读特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深圳站活动,首先来到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总部基地。
走进宽敞明亮的比亚迪全球总部展厅,左手边的“竞争务实、激情创新”八个大字映入眼帘,旁边的荣誉墙异常醒目,解说员介绍了比亚迪四大核心产业技术和发展情况;2500平米的巨大展厅里有序展出了比亚迪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及四大业务领域的核心零部件产品,一路听下来,记者真切感受到了比亚迪务实、创新、拼搏的奋斗精神。
诞生于1995年的比亚迪,秉持着“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做充电电池起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今横跨汽车、轨道交通、电子和新能源四个板块的国际化企业。2018年其一年的研发投入总额达到85亿元;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6万项;根据其2019年上半年财报,在整体汽车市场承压的环境下,比亚迪汽车销售仍实现逆势增长,公司营业收入达621.84亿元,同比增长14.84%、净利润同比增长203.61%。
参观的第二站来到比亚迪通号展示中心,这里被称为比亚迪轨道交通产品的中央控制中心,相当于大脑。记者看到,展厅里有一个立体交通智控系统,专门用于控制云轨、云巴的运行和承载,它是综合承载无人系统,可以控制云轨、云巴的换线、道岔分离、自动出库、障碍物探测等各种运行状况。
2011年,比亚迪组建了1000多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成功打造出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云轨”。2017年8月,比亚迪首条云轨在银川投入运行。仅时隔4个多月,银川云轨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可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是全球首条搭载100%自主知识产权无人驾驶系统的跨座式单轨。
据了解,云轨是一个中运量的轨道交通,云巴是小运量轨道交通。未来,比亚迪希望云轨和云巴成为城市交通的“支动脉”和“毛细血管,” 使其在空中形成一张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与地铁共同构筑“大中小运力匹配、地下地面空中协同”的三维立体交通网络,实现每300米就有一个轨道交通口,真正让拥堵成为历史。
在现场,当被问及深圳市政府在为比亚迪营商环境方面提供了哪些便利时,比亚迪品牌传播总监魏星表示,“首先,深圳给了先试先行的创新机会和平台”。魏星说,尤其是近期,中央又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不仅为像比亚迪这样的深圳先进制造业创造了新平台,也为大湾区和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十年前,比亚迪率先提出“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但当时没人相信、没人愿意用。在巨大的压力下,深圳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制定标准,给了比亚迪先试先行的机会。十年后的今天,深圳在比亚迪电动车发展的助力下,引领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成为全球首个公交车全面电动化城市、全球纯电动出租车运营规模最大城市、全球率先实现纯电动重卡商业化和规模化运营的城市。
“其次,深圳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魏星说,改革开放40年的深圳,是典型的竞争文化,是全国最早市场化的城市。比亚迪在此环境下能够快速发展,并且做出从最早的自给自足、垂直供应链经营模式逐步变为现今能够主动研发开放的Dlink安卓系统,全面建立开放平台的重大战略转变,这与深圳的竞争文化也密不可分。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此前作为全国民营企业家代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新发展是民营企业的天然优势,新的历史时期,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会更有作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电动车行业快速成长,将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像比亚迪这样的民营企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深圳和国家提供的良好的开放环境;看到创新发展的公司生产的新能源产品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为一个深圳人,作为一个比亚迪人,我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魏星对记者说。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