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道滘优秀教师劳景叙:用奉献诠释家国情怀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赖惠芳 文/图
2019-09-07 12:39
摘要

劳景叙认为,教书是一份良心的职业,在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中,他都是用良心在工作。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了奉献,而奉献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他就是2019年东莞市道滘镇“优秀教师”、道滘中学英语老师劳景叙。

劳景叙认为,教书是一份良心的职业,在二十年的教书生涯中,他都是用良心在工作。作为班主任,劳景叙的良心体现在会严格要求学生;作为英语教学科任老师,劳景叙的良心表现在让学生牢记“功多手熟,孰能生巧”,从而掌握英语知识;作为一般老师,劳景叙的良心体现在珍惜时间、用好时间。

毅然报名到乳源支教

1998年7月,劳景叙来到道滘中学任职。多年来,他一直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坚持以“善良、宽容、诚实、中正、谦虚、有礼貌有教养”的教育理念塑造学生的良好素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好一名教师。

“我觉得他是非常有原则的人,也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在课堂上要求很严格,私底下跟我们也很亲和、很亲民。”劳景叙老师的学生说。

课堂之外,劳景叙还积极支教。去年8月,得知广东省要组织教师到西藏、新疆和广东省“三区”支教,劳景叙毅然报名参加,决心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可能我的能力很有限,可能我的样貌也很普通,什么都很普通,但是我绝对是有家国情怀的人,所以我还愿意去韶关,愿意在那边好好工作。”劳景叙老师说。

在韶关市乳源中学支教期间,劳景叙被安排带七年级两个班英语课和做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孩子们的基础跟他想象中的差距比较大。他根据当地学生普遍乖巧有余而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努力营造民主、快乐、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尽情释放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在活动中升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他所带班级学生的英语平均分比摸底成绩提高了很多!

劳景叙还经常利用课后时间家访学生,探知学生成长环境,指导家长如何关爱青春期的孩子,增进家长和学生的亲子关系,尽可能多了解学生在家和校外的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教育学生。

家访,化解学生母女矛盾

在到乳源中学工作的第二天,劳景叙还没来得及适应新环境带来的不适,就接到小罗同学妈妈打来的求助电话称,小罗同学在家沉迷打游戏,不爱学习,还经常跟她起冲突,发脾气摔东西。根据家长的描述,劳景叙认为小罗同学的行为正是青春叛逆期的表现,因此,劳景叙马上到小罗同学家中探访。

通过家访,了解到小罗同学在两岁的时候,爸爸就离世了,从小跟妈妈相依为命,而妈妈只有初中文化,在制衣厂做普工,早出晚归,平时休息比较少,收入也低微,生活比较拮据。

可能就因为如此,小罗同学跟妈妈沟通比较少,妈妈也不善言辞,不太会表达对罗同学的关心,导致罗同学感觉缺少关爱,大多数时间都在打游戏,而每当小罗同学打游戏,家长也无法理解,觉得自己子女不爱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也低,所以经常发生冲突。

为了帮助双方走出困境,劳景叙一方面安抚家长,向她解释当前小罗同学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所以这些行为是青春期的表现,作为家长也不用太过担心,要放宽心态,尽可能理解孩子、包容孩子。

另一方面,劳景叙也跟小罗同学沟通,要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她作为妈妈,她看到自己孩子这样,她又会有什么感觉呢?希望她能理解妈妈的艰辛,对她爱在心头的感受。

最终,劳景叙用晓之于理动之于情的方法,帮她们双方找出之间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在家访结束时,小罗同学跟妈妈对立的态度明显有所转变,小罗同学拥抱妈妈并向她道了一声“对不起”。看到这一幕,劳景叙觉得已经达到了家访效果,感觉非常欣慰。

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帮助罗同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劳景叙观察到小罗同学的文学功底比较好,因此鼓励她争当语文科代表。在劳景叙和语文老师的鼓励以及同学们配合帮助下,小罗同学开展课代表工作非常顺利,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成绩一直在进步,同时也带动了其他科目,成绩提高了很多。从刚入学排名42,到第一学期期末时跃升至22名,到第二学期期末总分还获得了学校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二等奖。当了解到小罗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劳景叙还帮助她申请学校的奖学金,以及得到社会善心人的帮扶。

“小罗同学性格比较倔强,当她出现问题,我对小罗同学表现更加亲和、更加包容、更加耐心,让她内心觉得老师不是跟她作对,同学不是跟她计较,使她感受到老师、同学、班级对她的关爱,在同学、老师和学校的关爱下,融化了小罗同学的坚冰。” 劳景叙说。

在劳景叙的努力下,原先亲子关系紧张的单亲家庭学生小罗,母女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小罗也勤奋好学起来,进步巨大。

凭借出色的表现,他被乳源瑶族自治县教育局评为“乳源瑶族自治县优秀支教教师”。

如今,完成使命的劳景叙已回到道滘了。当和人谈起这段支教经历时,他总饱含深情地说,我们国家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家国情怀,报名去支教完全是他的信仰和情怀使然,这是他一生最大的荣光,也必将激励他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行。“我会把支教那段宝贵时光,当作我改善自身工作的新起点。”劳景叙说。

编辑 郑蔚珩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赖惠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