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来到了东莞市道滘济川中学,采访刚从西藏支教回来的东莞市优秀教师陈伟然,他将桃李满天下的胸怀,传递到祖国的边疆,用执着、敬业和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人,令人钦佩。
陈伟然是东莞道滘济川中学的教导副主任、思想品德高级教师。去年8月中旬,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广东省“组团式”援藏,来到了林芝市巴宜区中学。
到林芝的第一天,他就高原反应,上吐下泻,头疼欲裂,呼吸艰难。当晚十点,他不得不去医院吸氧,打吊针。第二天便开始投入工作。
在那里,陈伟然担任学校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老师。那里高寒、干燥、缺氧,授课45分钟下来,已气喘吁吁,犹如一场长跑。恶劣的自然环境让陈伟然有点吃不消,但他还是硬挺了下来。不久,陈伟然发现第二个始料不及的问题,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学生的规范性让支教的老师一时难以适应。
“比如上课,学生有一些垃圾要扔,他们不用经老师同意,直接拿到垃圾桶去丢。再比如随地吐痰、卫生状况,他们的处理方式我们觉得是很难适应的。”教书育人,陈伟然觉得不能仅仅做一个教书匠,更要做一个文明的传播者。于是,开学不久,他便开始组织主讲以《守规矩,做榜样,共青团欢迎你!》为题的国旗下讲话,策划“厉害了我的国”演讲比赛、我们的微“孝”,长辈的微笑、“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0周年”歌唱大赛等特色教育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讲规矩、守规范、孝父母、爱祖国。
而教学上,陈伟然不断地摸索适合当地的教学方式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记忆,陈伟然常常一个知识点讲几遍,向外延伸讲好多。
“比如从广东带过去的课件我一定要改,如果要拍一朵花朵,就拍他们的格桑花,拍一个动物就拍牦牛,我总想用这些方法让课堂更加吸引他们,让他们觉得亲切,容易理解。”
在陈伟然的教导下,这些藏区的孩子们开阔了视野,得到了成长。
陈伟然坦言,援藏支教是自己的诗与远方。在那里,他体验过高寒缺氧、经历了6.2级地震、感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在那里,他用自己的一段历程,去开启藏区孩子们的另一段历程,为藏区孩子带来了他们的诗与远方。
陈伟然说,一年的支教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让他刻骨铭心。回来后他特别感恩,他说就连这里有充足的氧气都应该感谢,他认为生活在这样美好环境下的同学们、老师们,更应该好好地学习、努力地工作。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