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本质要求和路径原则

读特记者 周国和 通讯员 谭翀
2019-09-03 09:49
摘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表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必将对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刚刚发布,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为深入研究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搭建学术研究平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9周年之际正式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并于8月26日-27日举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如何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本质要求、路径原则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1

深圳再次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中国社科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表示,《意见》发布不久,深职院率先召开此次研讨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说,先行示范区的设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新发展理念在深圳的运用。深圳应牢牢抓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理念,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开放,敢于创新,不断把深圳的成功经验推广开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政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农委委员李殿仁指出,深圳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乃至世界发展中国家贡献深圳的经验和智慧,这要比办经济特区的内涵外延广大得多,是道路、制度、理论、文化全方位的探索和建设,使命光荣而神圣,责任重大而艰巨。

深圳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认为,如果说建设经济特区是深圳改革开放的1.0版,那么这个《意见》就意味着深圳改革开放进入了2.0版。深入学习领会、准确宣传贯彻《意见》精神,是深圳社科界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好新型智库作用,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伟大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理论和智力支持。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表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必将对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特区的一所高校,深职院将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做出贡献。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意义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中联部研究室政党研究处副处长孙豫宁认为,这也为我们正确理解把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义提供了框架与视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来把握。第二,理解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义,要树立国际大局观,即从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大局中去把握。第三,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全新现代化路径的先行示范、新型制度、治理模式的先行示范、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先行示范、政党建设的先行示范。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际共运研究部研究员、副部主任潘金娥通过对深圳和越南、朝鲜经济特区的比较得出结论:国家的政局稳定性,国家政策的连贯性、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性三者的协同发展,是特区建设的先决条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特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性质是不同的,深圳必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新的标杆,深圳的经验必将会为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发展发挥作用。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包庚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立将为两种制度文明的普遍交往搭建有效平台;为落后国家破解发展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引进与利用资本的同时,对资本进行有效的规制与和管控,防止资本逻辑的肆虐。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局面作出积极示范。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意见》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确立了五个明确的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与会专家纷纷围绕上述定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高质量发展高地。深圳市委党校教授、教育长孟伟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命题。是历史、理论、实践逻辑的必然。它包含时间、空间、性质、质量、话语要求。其中质量要求特别突出,既包括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质量、城市治理质量还包括社会文明质量、生态发展质量等。

(2)法治城市示范。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罗思研究员认为,对标《意见》,未来深圳在推进法治示范城市的建设中必须继续弘扬法治精神,站在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让法治成为深圳这座城市最重要的价值追求和最鲜明的城市特质,渗透到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普法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体现到具体的制度和具体的运行环节中去,通过更多细致的法律制度设计、更多的法治微观改革,更多的执法流程再造,使深圳法治运行更平滑、更顺畅。

(3)城市文明典范。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玲教授认为,《意见》中对深圳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城市文明典范,意义深远,第四部分还提出深圳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厚植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培根铸魂的题中要义。培根铸魂就是要培植深圳的思想文化根脉,铸造深圳的精神灵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性工程。

(4)民生幸福标杆。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张树华研究员认为,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不均衡、不充分,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好学贵,住房难、住房贵等问题。人民群众把这些问题称为美好生活需要翻越的“几座大山”。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必须率先探索出一条解决教育、医疗、土地等资源短缺、克服发展不均衡问题的新路来。

(5)可持续发展先锋。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正局级参赞、研究员柴尚金认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仅体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更体现在民主法治环境上,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上,体现在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上,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政党处处长许宝友研究员围绕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先行示范进行了讨论。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路径原则

(1)必须准确把握性质方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政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农委委员李殿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特约研究员单超认为,建设先行示范区,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具体路径与措施上,统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

(2)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中国社科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认为,新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着力点的体现。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深圳需要抓住三点:其一是抓好经济领域和科技领域创新,这次党中央、国务院把数字规划,生命科学规划,海洋规划,这三个重点产业放在深圳,深圳要抓住机遇。其二是制度和机制创新。其三是文化创新特别是其中的理论创新,要继续解放思想。

(3)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轩传树认为,建设先行示范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弄清楚这些问题:科学把握“先行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从“窗口”、“试验田”到“名片”、“旗帜”,明确向谁示范;科学把握“先行示范区”的主体内容:后发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到制度优势,明确深圳已有什么以及能示范些什么;科学把握“先行示范区”的性质方向:从“不争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深圳应该做什么样的示范?

中央党校《行政体制改革内参》执行主编裴季壮说,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一个“先”字,意味着未来的征程充满着“创新”的探索和实践。新的历史征程要高度重视思想方法和思维模式的科学和理性;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学习培养和研究;要科学地运用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方法。

(4)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实现先进示范话语的自恰表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顺洪认为,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做好,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地位;要建立起能够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把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深圳报业集团原社长吴松营表示,新形势和新目标对深圳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深圳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视和充分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推动文化、教育、体育事业迅速发展,要继续重视和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谢传仓认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要求,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是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前提,增强国家认同是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担当、文化产业优势的发挥必将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撑。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周国和 通讯员 谭翀)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