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深圳法院“天天直播·当庭宣判”活动暨“交互型无纸化办案与司法公开”研讨会在宝安法院举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胡志光,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喜金,宝安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马文权,宝安区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陈创成,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曾月英出席活动。深圳市中院和各区基层法院的法官代表,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圳主流媒体等近100人参加活动。
据介绍,从2017年开始,在深圳中院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深圳法院陆续开展了“千场直播·当庭宣判”、“万场直播·当庭宣判”活动,今年再次开展“天天直播·当庭宣判”活动,推进深圳法院司法公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已经成为深圳法院司法公开的一个响亮品牌。今年1至8月,深圳两级法院共完成民商事速裁庭审直播18627场,占同期开庭场数的77.8%;34523件案件实现当庭宣判,占同期结案数的49.91%;另有14148件案件调解、撤诉结案,占同期结案总数的20.45%。
此次宝安专场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首先现场播放了无纸化宣传片、讲解无纸化办案流程,介绍执行案件RPA机器人视频演示,其次宝安法院介绍了“五个一”专项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繁简分流办案情况,最后由市中院对8月全市法院“天天直播·当庭宣判”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第二个阶段是实地参观了无纸化办案办公区和召开了“交互型无纸化办案与司法公开”研讨会。
宝安法院结合自身优势及突出特点,全力落实“天天直播·当庭宣判”工作部署,接力举办“天天直播·当庭宣判”系列“五个一”专项活动。活动期间,共组织中小学生旁听庭审4场;举办了全国首场5G直播知识产权案件进企业园区活动,直播点击量超过百万;庭长主审并直播案件25次。
繁简分流机制一直是宝安法院提升办案质效、缓解司法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今年2月,宝安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开展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的案件归档方式的试点单位。作为广东省唯一一家试点基层法院,宝安法院以此次试点为契机,全面启动无纸化办案改革,在司法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及大数据资源等,形成了“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模式。今年以来,全院共办结快审快执类案件27917件,约占总结案数的71.08%,普案快速宣判率达54.49%。民事速裁全面实行无纸化办案,截至目前,民商事速裁案件以判决结案的案件中,当庭宣判率达87.5%,当庭宣判的案件100%在10分钟内送达裁判文书,共开展庭审直播案件1636场,累计观看人数142万人次;民商事速裁案件当庭宣判2347件,在以判决结案的案件中,当庭宣判率达87.5%。
胡志光对宝安法院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改革和繁简分流“三元分流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三个一”的要求:一是“杀出一条血路”,以“天天直播·当庭宣判”为切入口,以公开促公信,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二是“敢于吃第一只螃蟹”,两级法院通过创新改革,审判绩效得到提高;三是“走出一条可复制的创新之路”,当好先行示范,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深入推进繁简分流、无纸化办案、司法服务的整体提升,打造更多的改革品牌,提供更多深圳经验,服务好、保障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第二阶段“交互型无纸化办案与司法公开”研讨会上,深圳中院速裁庭副庭长李凤麟和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曾月英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在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律师代表等围绕发言主题各抒己见,精彩不断。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宝安法院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改革中探索和努力,对宝安法院“巡回审判+庭审直播+当庭宣判+法律宣讲”标准化模式予以高度评价,并从理论研究、实务探讨、社会效果等多个角度对进一步推进交互型无纸化办案工作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了宝安法院推进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改革,强化司法为民、加强智慧审判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使民众切身感受到了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接下来,宝安法院将继续贯彻落实深圳中院“天天直播·当庭宣判”的活动部署,继续拓宽司法公开范围,继续坚持“庭审直播+巡回审判”标准化模式,加快“智慧法院”建设,着力推动集约化、信息化、社会化的进一步融合,实现了繁简分流机制再优化、再升级。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