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见到亲人了!8名流浪者从深圳踏上回家路

读特记者 罗莉琼/文 实习生 刘真/视频
2019-08-28 18:01
摘要

28日上午,在深圳市救助站救助流浪人员寻亲成功家属集体接领仪式上,上演了让人泪目的一幕,失散多年的8名流浪者终与家人团聚,相见的一刻,不少家属流下了热泪

“感谢你们对我弟弟的热心救助,你们的救助给了我弟弟第二次生命,也使我们全家人能够重新团圆。”“6年了,我很想念爸爸,现在终于见到了爸爸,以后爸爸去哪里我就跟到哪里。”28日上午,在深圳市救助站救助流浪人员寻亲成功家属集体接领仪式上,上演了让人泪目的一幕,失散多年的8名流浪者终与家人团聚,相见的一刻,不少家属流下了热泪。


17岁走丢23岁与父亲再相逢

身穿橙红色的T恤,肩上背着双肩包,与爸爸并肩站在一起合影的时候,小可(化名)眼泪不停地往下流,爸爸一边流泪一边用手擦眼泪。

6年前的一个夜晚,家住龙岗平湖的罗某回到家没有见到小可,马上四处寻找女儿。“每天晚上,女儿都会在家门口等我们回家,那天晚上下班回来没看到她,我们很担心,确定她走丢后,我们贴寻人启事、报警,这些年我经常到派出所询问是否有我女儿的下落。”罗某说,女儿走丢时还是未成年人,再次相见女儿已经长大了,回到家后,他们会好好照顾小可,给小可更多的爱,希望小可过得幸福快乐。记者注意到,炎热的天气罗某脸上挂满汗珠,小可多次用纸巾帮爸爸擦汗。“很幸福很高兴,特别想念爸爸。”小可说,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

17岁走丢,23岁与家人团聚,小可在市救助站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小可是个很乖的孩子,我们把她等成自己的亲人,她也很依赖我们,我们教小可唱歌跳舞、如何与他人相处等,让她顺利回归社会。”大鹏安置点护工胡雪辉告诉记者,小可也懂得感恩,会经常坐在她身旁,帮她把没拉平的衣服拉平。

流浪4年阿婆终与家人团聚

“妈……”贺女士紧紧握住母亲的手,眼泪在眼眶打转,久久也说不出来一句话。此刻,流浪4年的阿婆,终于与家人团聚。

“2014年夏天,母亲半夜走出家门,第二天早上,我儿子早起上学时,发现外婆不见了。当时我们发动亲友到处寻找,也贴过寻人启事、在网上发信息,一直都没有找到。母亲身体也不好,我们找的很绝望很伤心。”贺女士说,前几天,广州增城一派出所告诉他们人找到了,她和老公一起来市救助站接母亲回家。“谢谢救助站把妈妈照顾的这么好,回去之后,我们会好好股照顾她,让她在家安度晚年。”

在此次接领仪式上,也有一位市民与流浪2年多的父亲团聚。“压在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爸爸,我一定要在爸爸身边好好尽孝,让爸爸成为全村最骄傲的人。”梁先生说,父亲辛辛苦苦把他们养大,他们却一直没有在父亲身边尽孝,父亲走丢2年多,他们从未停下过寻找的脚步。“非常感谢救助站,感谢深圳人的爱心和热情,让我们有一个继续尽孝的机会。”

创新寻亲方式助262人返乡

“8名成功返乡的流浪者中,他们的身份有爸爸、妈妈、女儿、弟弟等,有到救助站时是未成年人,离站时是成年人,也有六旬老人,他们当中最长离别时间近9年,最短的离别时间2年多,我们很舍不得他们离开,所以我们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他们爱得深沉。”市救助站党委书记、副站长潘争艳说,家才是最温暖的港湾,他们一直在为流浪者找到回家路。

如何帮助更多的流浪者找到家人?“市救助站创新寻亲方式,我们采用互联网+、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人工收集等多种寻亲方式。在救助站内,工作人员会主动跟每一位流浪者交流,通过流浪者的方言、习俗等,初步确定他们的家乡,再将他们的信息精准推送到当地。”潘争艳说,市救助站搭建起爱的桥梁,今年1月至7月,市救助站助262名流浪者成功返乡。262名流浪者中,与亲人离别最长的达22年,重逢时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3岁。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文 实习生 刘真/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