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中国医师节”,一个属于医生们的节日。8月17日晚,中国医师协会在北京召开2019年“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会上,全国97名医生获颁第三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其中有两名是来自深圳的医生。他们分别是:深圳市人民医院手外科主任庄永青和深圳市眼科医院日间病房中心主任冯其高。此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也获得了“人文爱心医院”的表彰。
据了解,中国医师协会评选的“白求恩式好医生”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候选人应当是医疗一线医务人员,并具备“四像”条件:即像白求恩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像白求恩那样对伤病员极端热忱,像白求恩那样对技术精益求精,像白求恩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
此项殊荣,是对两名深圳医生三十多年深耕临床、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患者至上、医者仁心职业精神的肯定。
庄永青:修复折翼的“手”护者
在深圳行医30多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显外科主任庄永青已是深圳手外科的“老行尊”。
庄永青是潮汕人,原本有机会从商的他却立志成为一名医生。原来,在他还是学生实习时,他跟的老师为一位老人家做了白内障手术,第二天查房时,当纱布解开以后,老人家终于能看见东西了。当场,老人一家三代人扑通一声全跪下了。这一跪震撼了他,“我要当一名医生,而且是一名外科医生,可以立马帮助到病人。”
30多年前的深圳,建设如火如荼,由于当时安全意识不强,工业、建筑意外频发,手部伤痛案例特别多,但当时医疗设备不完善,为农民工接个手或是手指头,往往需要耗费很长时间。有一次,傍晚5点多,几位农民工簇拥着一位手部严重受伤的农民工跑进诊室。庄永青原本准备下班,但他也明白“救了一个工人的手就是救了一个家庭的支柱”,于是紧急为这位农民工实施手术。第二天早上7时多,手术结束。当庄永青将患者送出手术室时,患者的工友为他送来一碗香喷喷的炒米粉,以表达感激之情。庄永青至今仍记得当年炒米粉的味道,他也经常和年轻医生讲起这碗炒米粉,鼓励他们为病人的健康再多做一点事:“我们为病人多付出一点点,患者可能就会获得多一点功能,多一点健康!”
跟随庄永青多年的手外科医生姜浩力评价:“他视患者的手为生命。”
庄永青说:“我的手就是为生命而生!”
小恩恩出生第三天,母亲王女士就发现他的左手处于弯曲状态。庄永青诊断后认为,孩子的左手桡骨短了一截,是先天性桡骨发育不良,未来需要手术治疗外加外部固定夹具修正。王女士带着孩子辗转各大城市治疗,获得的答案是,发育不良,孩子大拇指神经无功能反应,需要剁掉大拇指。
她只能带着恩恩回到深圳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8日,在庄永青主刀下,恩恩接受了骨头延长术。王女士说,手术前,庄永青主任鼓励她,“别哭泣,孩子在看;别焦虑,孩子在等;别失望,我们在努力”。手术很成功。在随后的观察期,庄永青每天第一时间都会到病房查看恩恩术后的情况,教会王女士在家如何后期护理、如何配合骨头发育一系列流程引导,并在出院后每周定时的电话微信随访、指导。
当两岁多的恩恩用左手举起了3斤重的东西,他的妈妈高兴地尖叫起来,这个对其他孩子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对于恩恩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一个手术改变了他的一生!
随着手外科疾病谱发生变化,常年使用电脑的白领正在成为手显外科的主要患者群之一。
手术室内,庄永青正在为一位年轻患者林小姐(化名)进行内窥镜下的腕管综合征治疗,他需要为患者松解神经,切除卡压住神经的韧带。庄永青麻利地操作,十多分钟后,手术结束。而这手术方式,是庄主任他们团队多年来进行临床研究的又一成果。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病人的手术损伤,他们在人体解剖标本上进行研究,找出了一条潜在的隧道,终于实现了“手掌单孔微创治疗腕管综合征”手术方法,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据查新,国内还没有相关报道。这些年,庄永青开展临床研究12个项目填补了广东省及深圳市的医学空白。
手扶手,慈善行!庄永青将大爱还送出了深圳。他组织并完成了“关注先天手足畸形,‘三名工程’手外科团队”潮汕地区慈善行共3期,为60多名先天手畸形患儿义诊,并手术治疗20多例,取得了社会高度赞扬。一位叫官官的小朋友,出生后就只有四只手指,拇指缺失,平时只有伸屈功能。在庄永青的精心设计及手术,他的食指进行了转位再造拇指,从此,他新的“拇指”具备了对掌、持物、持笔等功能,快乐上学了!这是慈善行获益众多小朋友之一。
冯其高:为10万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的“冯铁人”
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提起日间病房中心主任、白内障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冯其高,大家都称他为“冯铁人”。为何?看看下面这组数字:每年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3000台,已完成各种白内障手术10万多例,每年接诊的外院转送的复杂性、疑难性白内障患者近500例,从未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差错和纠纷。
做一名为患者带去希望、重见光明的眼科医生,是冯其高毕生的愿望。从进入医科大学,冯其高就立志要学好理论知识,认真钻研医学技术,做一名宅心仁厚,医德高尚的医生。
1987年大学毕业后,冯其高进入深圳市眼科医院,从事临床眼科工作。30多年来,他始终恪守“忠诚对事业,热情对患者”的格言。能让患者早一天解除疾病,看到光明,是他认为最值得高兴的事。在医院的眼科诊室里,人们总是见着冯其高忙碌的身影,由于正常的手术日无法完成大量的白内障手术,他经常无怨无悔的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做手术,以精湛的技术以及医生这个职业特有的耐心给每一位眼疾患者仔细诊治、认真疏导,让一颗颗烦躁的心得以平静,让每一位患者带着光明回家。
紧跟国际眼科白内障前沿,不懈追求着医学的更高境界,精益求精,开拓创新,2000年底冯其高从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深造回来后,率先开展门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018年牵头成立了日间病房中心,手术患者不需住院,术后观察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回家,大大地方便了病人和家属,减轻了病人的医疗费用,缓解了病人就医做手术难的问题,很多患者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就医。
近年来,患白内障的早产儿越来越多,对这种低体重抵抗力低器官发育不良的患儿何时进行白内障手术仍然是国内外医学界在探讨的一个问题。鉴于手术的风险,国内大多数医院都选择在婴儿出生后6个月后为其施行手术,但这样会耽误了患儿复明的最佳时机。为提高白内障婴儿复明的机会,冯其高主刀完成了6个月内早产儿白内障摘除术50例。其中最小的一名患儿出生45天体重2.4公斤,填补了低月龄早产儿进行白内障摘除术的国内技术空白。
在冯其高从医的30多年,那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感谢信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手有一把神刀,心有一粒神药,刀到伤好,药到病除。”外来工周忠新写来的感谢信是对冯其高精湛医术的最好评价。
湖南省娄底市81岁离休干部张菊被白内障折磨,生活不能自理,极度痛苦。冯其高为其手术后,重见光明,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9。“冯主任妙手回春,让我的晚年生活又变得五彩缤纷。” 张菊心底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02岁的邓阿婆由于白内障和眼底病变,眼睛什么也看不清了,她住进了深圳市眼科医院,冯其高找来赞助,给邓阿婆免费提供了一个晶体,为她的右眼进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在,邓阿婆又可以读报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医以来,冯其高以病人为中心,心系患者,避免给患者过度治疗和检查,能选择价格便宜的药品,决不使用价格贵的药品;能够不做的辅助检查,尽量不做,千方百计降低病人的看病,住院费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送到边远地区最需要的人群身边”是冯其高坚持的一个理念。每年的公休假,冯其高大都贡献给了患者。从2006年起,他利用自己的公休假参与贫困地区的防盲治盲公益活动,常常到梅州、河源、汕尾、陆河、普陀山、五台山、甘肃天水、新疆、西藏、云南、甘肃甘南州、银川及缅甸等参加狮子会光明行动,完成了白内障复明手术5000例,受到当地政府和当地患者的感谢。
冯其高说:“没有光明的世界是最可怕,也是最悲惨的,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让更多的患者早一天见到光明。”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