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慢一点,小心这里有台阶啊!”在东莞市大朗镇求富路社区祠堂门前,志愿者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跨过台阶。听到房间里传出了老友记们哈哈大笑的声音,老人家加快脚步走进房间里,加入老友记们的“吹水”阵容中。一旁,工作人员在细心地给老人家测血压,并一一询问老人家对“老友餐桌”还有什么要求。
据了解,为了鼓励独居长者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增强独居长者们的相互交流,降低他们的孤独感,鹏星驻大朗求富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从今年5月起就开始策划“老友餐桌”项目。经过两个月的筹划,“老友餐桌”项目在7月正式上线,接下来将于每月第二个星期三举办主题聚餐,并持续到2020年4月。
8月7日,该中心开展了“老友餐桌”第二期服务,共有22位长者参与,其中90岁以上的长者就有3位。
曾孙带93岁太爷爷参加
“阿爷在刚见到阿婆的时候已经一见钟情了,阿婆当时是怎么想的呢?”恰巧是七月初七,鹏星驻大朗求富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把“七夕”作为第二期“老友餐桌”活动的主题,邀请了参加活动的陈效辉、叶玉秀和陈亮坤、任秀莲这两对夫妻,给大家分享他们金婚的秘诀。在主持人的调侃下,两对老人家羞涩地笑了,甜甜的笑容感染了现场所有人。
“以前举办长者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他们一旦聚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所以从今年5月起,我们中心就开始筹划“老友餐桌”活动,让长者们的相聚交流常规化。7月已经举办了第一期,当时参加聚餐的有20位长者,这一期增加了两位。”鹏星驻大朗求富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蔡寒枫向记者介绍道。“老友餐桌”项目主要通过在每个月第二个周三举办主题聚餐的形式,促进独居长者间的互相交流,使高龄长者获得更好的情感支持,从而降低他们晚年的孤独感。
现场,记者注意到一位长者的身边站着一位小志愿者。工作人员介绍,长者叫陈耀华,今年已经93岁了,平时独居在离祠堂200米处的旧围祖屋里,鲜出来走动。为了让长者们多点出来和老友记聚一聚,社工上门劝说了一个月老人都不愿意来。曾孙陈智诚听说后,主动报名做志愿者,早早就去太爷爷家扶他过来:“太爷爷老是自己待在家里,所以我想带他出来和其他爷爷奶奶聊聊天。况且参加志愿活动可以帮到爷爷奶奶们,我值得很有意义。”在小智诚的带动下,现场还来了3位小志愿者。
“阿公、阿婆,开饭咯!”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把长者一一扶到餐桌上,分工合作打汤、勺菜、端盘,有条不紊、默契十足。“阿婆,先喝一碗冬瓜汤降降火。”“阿公,菜合不合胃口啊?”“不够再叫我们帮你加。”房间里响起了小小志愿者细心地叮嘱。饭后,工作人员把切好的哈密瓜派给长者们,吃着甜甜的哈密瓜,长者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让更多老人走出家门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2018年鹏星驻求富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旧围长者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求富路花园建成入住后,仍有约53名高龄长者与配偶同住或独居在原址。行动方便的长者能够在自家附近或步行至祠堂活动,行动不便的多数呆在家里不出门,等儿女偶尔过来探望,生活枯燥寂寞。
“老年人不参与社交活动衰老速度将会加快,精神孤独与空虚也会降低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开展‘老友餐桌’服务则能增加社交频率和提高社交质量。” 今年5月,项目负责人陈妙琴开启了“老友餐桌”项目前期调研,了解长者对“老友餐桌”服务的具体需求,整合各类社区资源,并于7月份开始了“老友餐桌”第一期服务。
据了解,“老友餐桌”活动日为每月第2个星期三,活动将会举办10期,一直持续到2020年4月。在第二期活动中,前来聚餐的长者已经有22位,年龄跨度从60岁到93岁。
作为东莞市首批20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之一,鹏星驻大朗求富路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从2011年11月成立至今,一直关注社区长者的需求,坚持举办“健康直通车”、乐在“耆”中、旧围定点健康咨询、旧围上门探访、老友同乐等系列活动。对于如何做好长者服务,蔡寒枫表示:“接下来,我们将会继续创新活动方式,提供平台给长者交流,在丰富长者日常生活的同时又能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
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