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由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新闻办公室,公安部新闻宣传局、刑事侦查局和腾讯公司联合主办的腾讯守护者计划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公益行动“微反诈行动”发布会在京举行。
大会分享了我国在防范和打击新型网络诈骗方面取得的突破和进展,腾讯发布了《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19上半年)》,展示出 2019 年上半年电信网络诈骗现状和7大特征,并呼吁要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一起,用科技助力防范新型电信网络诈骗。
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交易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返利诈骗合计占比超70%,免费送诈骗、盗号诈骗少量存在,其余诈骗类型比例相当,诈骗场景总体呈现多样化。在被害人性别分布上,男女比例分别为63%、37%,男性被害人数量是女性的近两倍。
其中,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呈现的七大特征分别为:交易型诈骗最为高发,纯获利类诈骗日渐淡出;90后被骗概率高,中老年人被骗金额高;广撒网骗财骗信息,全面榨取被害人价值;交友骗入“杀猪盘”,多种黑产相互勾连;群聊群控做迷局,新型技术成诈骗工具;跨平台诈骗日益增加,多平台成引流入口;转发分享需谨慎,裂变式传播害己害人。
此外,报告还指出,与以往“简单结伙”“单兵作战”不同,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运作模式日趋专业化、公司化,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活动地域呈现跨境化,并逐渐形成恶意注册、引流、诈骗、洗钱等上下游环节勾连配合的完整链条,各环节精细分工、专业运作、技术应用迭代升级,形成电信网络诈骗“新范式”。
对此,腾讯守护者计划推出了智能反诈中枢。其通过对腾讯自有平台、警方及合作伙伴所提供的用户投诉、举报、异常信息等数据进行AI智能分析比对,筛查其中所包含的黑产、欺诈信息,再经由反诈骗专家进行最终的研判,帮助政府和企业保护数据资产,阻断黑灰产对于政府和企业信息数据的窃取,从源头防范政企数据和用户隐私泄露造成的诈骗风险。依靠守护者智能反诈中枢的能力,2019年上半年,腾讯协助各地公安机关开展各类网络黑灰产犯罪打击共计63件。其中,协助破获电信网络诈骗类案件26起,涉案金额近4亿元。
为增强用户反诈意识,帮助大家了解各类诈骗手法揭秘,会上,微信安全团队和腾讯110还发布了反诈自助查询工具——“微反诈行动”小程序。即用户通过小程序的搜索功能,便可查询诈骗手法、网址和手机号等,快速识别欺诈信息。同时,它还嵌入到“腾讯110”小程序中,使用户可以一键举报欺诈信息。
微信安全风控中心总监李海浩介绍,一直以来,腾讯对在微信体系内的欺诈恶意帐号保持严厉打击的态度,针对网络诈骗,建立了一套通用可靠的欺诈风险防控解决方案,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分别进行风险控制,并构建了完整的反诈骗体系架构和一体化运营系统。微信反诈骗体系化平台自正式上线以来,通过火眼反欺诈系统,结合腾讯110团队人工审核,累计发现、处罚恶意帐号数百万,用户欺诈举报量较往年下降60%。
据了解,腾讯守护者计划自2016年成立以来,就一直秉承着联合政府、行业、民众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构建网络安全治理新生态的理念。随着智能反诈中枢的逐渐完善,这一新生态也变得更加紧密,中枢将生态中的各方力量有机结合,形成了针对诈骗链条中各环节的全面防护体系。
编辑 黄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