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竞逐国内资管市场 科技转型拓展发展空间
读特记者 熊子恒
2019-07-29 07:58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成立,外资金融机构加快进入国内市场,资产管理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7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在深召开,业内大咖以及专家学者就国内资管市场的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资管行业迎来新变局

25日晚间,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银保监会已经批准该行的全资理财子公司农银理财开业。自此,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五大行均已开设了理财子公司。

目前,我国资管产品的规模已经突破80万亿元,其中银行系资管规模超过一半。在资管新规下,越来越多的银行以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形式实现风险隔离,开拓资产管理市场,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

五大行中,由建设银行设立的建信理财子公司已在深圳开业。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表示,资产管理要逐渐扮演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主要机构投资者的角色,通过债券、非标、同业、外汇等多类型投资,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稳定器。通过在资管领域持续精耕细作,实现连接金融机构、拓展金融业务、活跃金融市场的目标。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指出,资产管理行业在融资端连接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在投资端连接着实体经济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具有很强的资金撬动效应和资源配置作用。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应实现有序竞争和差异化定位,以市场多元化需求为导向,逐步形成分层有序、品种齐全、功能互补的产品服务体系。

外资机构加入市场竞争

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争抢资产管理这块大蛋糕的同时,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开放,颇具实力的外资机构同样把目光瞄向了这一市场。

本月初,管理层公布了11项举措扩大金融业开放,涉及银行、保险、券商、基金、期货、信用评级等多个领域。记者在论坛中获悉,来自黑石、施罗德、Vanguard等众多外资金融巨头的高管均表示对中国市场寄予期待,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

Vanguard中国区总经理赵曌指出,中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的规模已经在全球排名前列,日益开放的金融环境也在鼓励外资机构参与其中。全球的投资者在做资产配置的时候一定会考虑中国这一部分,随着中国个人财富的增加,我们十分看好未来在中国市场发展机会。

外资机构不断进入也将扩大机构投资者队伍,促进国内资本市场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表示,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举措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市场的开放格局,外资资管机构进入中国的条件更加放松。投资环境将更加优化,内资机构很愿意与外资机构一起携手,进一步强化价值投资的理念。

科技转型拓展发展空间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金融机构如何破局?当前,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取得新突破,“无科技、不金融”已成为金融业转型发展的一大方向。

李东荣表示, 金融科技的蓬勃兴起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客观上讲,相比于支付、借贷等领域,资产管理行业在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资产管理机构数字化转型思维有待进一步培育。

在金融科技领域,外资机构早已跑在了前面。“摩根大通对金融科技做了很多投入,公司25万员工中,有5万人从事科技;而在科技技术方面的预算,2017年为95亿美元,2018年达到108亿美元,2019年上升至115亿美元。”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区总裁王琼慧指出。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在科技应用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比如大数据在产品销售、投资、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运用。国内资管机构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加大在科技上的投入,与金融科技企业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开展深入合作,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业务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熊子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