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被教唆在高速路拦顺风车的人“上错了车”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19-07-24 07:51

为了占到顺风车的便宜,去冒高速拦车的危险,这种培训教育内容背后闪动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价值观魅影。问题是,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很多时候并没有顺风车可搭。

7月21日中午,昆楚高速公路昆明西收费站旁突然出现一群青少年,手举旗帜或牌子,欲在高速公路搭乘顺风车。据记者了解,这些青少年是一个培训机构的学员,此次违规上高速路是为了参加培训机构的体验活动——搭顺风车从昆明到大理穷游。当地交警将这些学员护送出高速公路,并对活动负责人进行批评。这已是某培训机构学员当天第二次闯入高速路拦顺风车,第一次已被交警告知危险并劝离。

高速拦车,涉嫌危害公共安全,也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行人不能上高速,这是一条已经写入法律的常识。如果说有的学员对这条规定并不清楚的话,作为一家培训机构应当清楚。退一步说,即便培训机构也不清楚,在被交警当面告知后,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和学员们仍然闯入高速路,这就是明知故犯。一家培训机构竟教唆学员以身涉险,尽管打的是锻炼学员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幌子,实质上却是“只管自己赚钱,不顾学员安危”的自私行为。

高速路上哪来顺风车?为了占到顺风车的便宜,去冒高速拦车的危险,这种培训教育内容背后闪动着“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价值观魅影。问题是,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很多时候并没有顺风车可搭。

坐上顺风车,省钱又省力。对坐顺风车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精明的选择。但是在没有顺风车可坐的时候,却总想着坐顺风车,就会闹出“强闯危险地带”的事来。

前进的路上,很多时候不能想着坐“顺风车”,下“笨功夫”往前走才是正道。获得诸多大奖的“倚马可待的军报评论员”陈贤德,凭一枝笔写成了少将,而在他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非凡的写作能力背后,是他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通读《资本论》《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等2500万字著作,是他摘抄和制作的万余张、数百万字资料卡片。在科研界、学术界、企业界,像这样靠着“笨功夫”做出成就的例子比比皆是。

写到这里,想起初中时坐在我旁边的一名同班同学。早自习时,班上同学大都在读书,但他却坚持“沉默是金”。我问他为什么不读书,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难忘,他说,你读得很大声,我听你读就行了。这名同学的中考成绩就不用说了。有机会我想问问他,我读的是我不熟悉的东西,你怎么碰巧想读我读的东西呢?我读着读着打个呵欠,会不会影响到你?

“顺风车”不是到处都有的。那个教唆学员高速拦车的培训机构,却以一种强刺激的培训方式告诉学员在法律的禁区之内也有“顺风车”。到这样的培训机构去学习就好比“上错了车”、走错了路。学员们,赶紧“下车”吧!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