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生存”误把现象当理论
谢作诗
2019-07-23 08:24

“贷生存”是银行利用信息不对称,滥用信用发放贷款的产物。尽管属于滥用信用,但毕竟先有信用资产,然后才可能有贷款。

银行贷款给企业,本质上是把资产借给企业,银行当然要有资产,才可能借资产给企业。这个资产,可以是自有资产,也可以是存户的资产,就是存款。自有资产也可以理解为银行自己的存款。因此,先有存款,然后才有贷款。你得有资产,然后才可能把资产借给他人。

可是现在有一个非常热门的货币理论,叫做“贷款创造存款”理论。这个理论说,不需要有存款,就可以有贷款,有了贷款,然后可以生成存款。怎么看待这个“理论”呢?

是的,你搞一个复式记账本,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上,无中生有的给它记一笔贷款(企业负债,银行资产),同时给它记一笔存款(企业资产,银行负债),看起来,企业和银行的净资产和净负债和没有发生这笔记账行为之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变化。可问题在于,真实世界的借贷行为,绝不只是记个账这么简单。在这里,给企业记一笔贷款,你没有考虑要求企业付利息;给企业记一笔存款,你也没有考虑付给企业利息。可是在真实世界,企业贷款是要给银行付利息的,企业存款,银行也要给企业付利息,而且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

那么请问,如果银行没有资产,不借给企业实实在在的资产,企业凭什么向银行贷款,并给银行利息呢?这样的事情,我也能提供,为什么企业不找我贷,而一定要找银行贷呢?

有人说,银行的功能是将企业的资产货币化,并不需要自身有资产,只需要企业的资产是真实的就可以了。可问题在于,企业为什么不自己货币化?为什么不找我货币化呢?

你可能说,因为银行提供的那个存款数字,可以拿到市场上去购买东西,可以用来缴税,而普通人提供的存款数字,没有任何用处,所以企业找银行贷款。

这就对了,既然银行的那个数字被市场接受,真有用,那么说明这个数字本身就是资产。

那么,这个资产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一,储户的存款,银行的自有资本金。

存款对于储户来说是资产,对于银行来说是负债。但对于贷款的企业来说,存款和自有资本金都是银行资产,而且它们是银行发放贷款的最主要的资产保障。没有资产做保证,既无法开展贷款业务,也无法开展存款业务。资本保证金不足,银行都很难吸收到存款的。

其二,可能是银行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攒起来的信用。

信用当然是资产。银行本来只有100元的存款(资产),可是它贷出去110元,其中10元的贷款,的确是无中生有,而如果企业把这笔贷款再存入银行,无疑就是“贷生存”。但这个钱必须市场认,要有这样的信用,企业才会贷这10元钱,并支付这10元贷款的利息。

假如都知道银行没有这10元的资产,却放出来这10元的贷款,那么人们就不会接受这个银行的货币(钞票或者存款数字),因此也就没有企业去贷这个款了。这就是说,银行只能在利用存款(资产)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偷偷摸摸夹带一点私货,多放一点贷款。但是这种私货不能多了,多了就露馅了,就玩不下去了。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贷生存”是信息不对称、正交易费用的产物。我们甚至可以用“贷生存”的规模去度量交易费用的大小。

其三,可能是政府赋予银行法定特权,其存款数字可以用来购物、缴税等等。

的确,银行明明没有存款(资产),企业也可能去贷款。企业为什么向没有存款(资产)的银行贷款,却不向我贷款呢?因为银行有政府颁发的牌照,而我没有。大家知道,在管制经济下,牌照是最重要的资产之一。那么在这个意义上,还是先有资产,然后才有贷款。

明明知道没有资产作保证,没有企业找你贷款的,贷出来的那个数字,市场也不会接受。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向银行贷款,也得先有资产。这个资产,可以是已经存在的资产,也可以是创造收入的能力,或者说未来的收入流。费歇尔讲,凡是能够带来收入的东西都是资产,因此创造收入的能力也是资产。把现在的资产和未来的收入流的折现值加总在一起,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如果这个总资产为零,那么不可能有人借给你钱的。这就叫先得有资产,然后才可能有负债。甚至可以说,一个人有多少资产,才可能有多少负债。

在理想的经济环境中,劣币不能驱逐良币,良币也不能驱逐劣币,劣币与良币的收益率是相等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既可能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可能存在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换了约束条件,有可能出现良币驱逐劣币的现象。现象可以形形色色,但是原理不能例外。

从原理上讲,得有资产,然后才能把资产借给别人,因此先有存款(资产),然后才有贷款。实践中的确可以“贷生存”,但这并不能证明可以无中生有,没有资产也可以发放贷款。

要么,“贷生存”是银行利用信息不对称,滥用信用发放贷款的产物。尽管属于滥用信用,但毕竟先有信用资产,然后才可能有贷款。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贷生存”的规模不可能过大。如果过大了,破坏了银行的信用基础,那么也就不可能再搞“贷生存”了。

要么,是银行利用法定特权在搞“贷生存”。这也不是无中生有,因为牌照就是最值钱的资产。“贷生存”现象的广泛存在,不能证明没有资产也可以发放贷款,只能证明法币制度之恶。

“贷生存”不是什么货币理论,更非什么高深原理,只是特定约束条件下的一个货币现象。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编辑 李林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