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社区,吃完小龙虾不用分类全部可以回收

读特记者 严壮
2019-07-20 23:09
摘要

记者了解到,刘小姐所在的丰润社区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今天所开展的是丰润社区党总支党建创新垃圾分类活动。

周六,本可以睡懒觉的刘小姐却一大早起来。原来她从七月五号接到通知,所在社区要开展垃圾分类的工作,而她所住的居民楼则是该社区的试点之一。“社区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说这边的垃圾分类是一种创新分类,它可以减量率高而且操作简单。目前是把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两种,不像上海那样让人分不清‘干垃圾’与‘湿垃圾’。”

记者了解到,刘小姐所在的丰润社区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今天所开展的是丰润社区党总支党建创新垃圾分类活动。

丰润社区活动图

丰润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傅敏告诉记者,丰润社区在几年前就已经实现了垃圾分类2.0版本,随后还引进了小黄狗、盈创回收等垃圾分类设备,主要针对的是塑料、纸类、金属等可回收垃圾。

如今的垃圾分类他们有三个创新:首先与深圳市政府提出的分类有所不同,他们将与动、植物有关的垃圾统称为“厨余垃圾”,这些厨余垃圾占垃圾总量最多,主要包括有废弃食材、瓜皮果壳、废弃食品和食物残渣等,与网络上说的上海吃完小龙虾还要分干垃圾湿垃圾不同,在丰润社区吃完小龙虾全都可归为厨余垃圾;其次是在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采用可降解垃圾袋,与上海现行的垃圾分类规则不同的是不需要把垃圾袋的垃圾倒出来再单独把塑料袋扔到该扔的地方,更加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最后是采用了“三分仪”这一种机器,预计有效降解率可达70%以上。

“三分仪”

除此之外,丰润社区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每天早七点到九点和晚七点到九点两个投放时间段,第一个月免费给试点住户发放可降解塑料袋随后采取奖励购买并行的方式。以及今后还会进行有害垃圾回收与物品兑换等活动。

记者随后跟随另一位在小区试点的居民朱阿姨,朱阿姨一家都很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活动。在问到朱阿姨的家庭为什么全员积极参加垃圾分类时朱阿姨表示主要和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其女儿所在学校要求学生参加“小小督导员”的要求有关。目前朱阿姨家的厨房已经放了两个垃圾桶,其中一个套上了可降解塑料袋专门用来放厨余垃圾,另一个是为了厨房当中不算厨余垃圾的生活垃圾设置的。

在九点,早上的垃圾投放时间结束了,记者跟随为社区提供技术支持的深圳凡圈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李女士来到“资源再生屋”,这个屋子就是前面提到的“三分仪”所在的地方。李女士现场给我们展示了厨余垃圾是如何被机器分解的。

资源再生屋

首先由工作人员将厨余垃圾进行称重、记录,随后将它们放入三分仪里,三分仪是一款可以分离油、水、渣的机器,故此得名。随后,分离出来的废水通过水泵直接与下水管道对接,废油则在严格的监控下制作成肥皂等制品,废渣则与农场等对接制作可回收物。在李女士和环卫工人的实际操作下,早上接近七公斤的厨余垃圾最终分解成了不到一斤的残渣,减量率达到预期。

丰润社区积极响应进行垃圾分类的号召,做出了垃圾分类的一个表率。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严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