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手拉壶大师亲手传授真功夫 大学生暑假“三下乡”体验非遗魅力
读特记者 吴绪山 文/图/视频
2019-07-18 14:37

来自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壶一盖社会实践队的学生,利用暑假的时间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从7月11日起开始为期一周的“非遗”之旅。这群高校学子专程从外地来到来到潮州,学习和调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壶。在潮州市枫溪区裕德堂壶艺研究所,他们除了学习制作手拉壶外,还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创新这项古老的非遗技艺。

非遗传承人“手把手”传授技艺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壶一盖社会实践队的15名青年学生,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整个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既有资料整理、理论学习、观摩访谈,也有实操体验、实地走访调研等。手拉壶制作分为揉泥、拉坯、拉壶盖、修坯、拉壶嘴壶把、安装壶嘴壶把、烧火、检查等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记者在裕德堂壶艺研究所看到,同学们个个都十分认真,聚精会神地在进行实际操作,体验手拉壶工艺各个步骤的精妙之处。

本次实践活动的“老师”,是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手拉壶非遗传承人张瑞端及其儿子张泽锋。说起这对父子,他们也是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常客,而且其作品连续多年在深圳文博会上荣获金奖。在2019年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上,张泽锋再次凭借紫砂壶作品《海黄之韵系列》斩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在这一周时间里,张瑞端父子“手把手”传授技艺,称“比教自己的徒弟还用心”。

一把手拉壶的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同学们在体验了手拉壶制作后,不禁感叹道:“手拉壶制作时间长、工序复杂,看似一把简单的手拉壶,但只有在实际操作过后才知道拉好一把壶是极其困难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弘扬传统工艺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此次高校学子与潮州手拉壶的结缘,还不得不提一个人,他便是裕德堂第五代传人、“95”后工艺美术师张泽锋。原来,张泽锋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校友,从学校毕业后,张泽锋除了一心钻研手拉壶技艺外,还不忘将这一传统非遗文化带回校园,反哺母校。去年12月,张泽锋回到母校,开了一场名为“读懂泥巴里的新乾坤”的讲座,向母校的师生们介绍潮州手拉壶的历史和潮州手拉壶的制作工艺,其后他又积极与校方联系,邀请学弟学妹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他的工作室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手拉壶这项传统技艺。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母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很快,经过校内选拔,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壶一盖社会实践队正式成立。


在体验制壶工艺的魅力之余,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门传统手工艺,则成了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一壶一盖社会实践队此行另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希望在此次社会实践结束后,将“大学生应积极参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写入自己的调研报告中,他们建议大学生要有意识地组建传统手工艺类社团,开展工艺传承活动、调查以及全方位的立体式研究,并且在学习和传承中让现代元素走进工艺设计,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张泽锋称,他小时候觉得做壶是一种兴趣,如今长大后觉得这更是一种责任了,而让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和弘扬手拉壶制作这项手工艺则是他的心愿。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裕德堂壶艺研究所也准备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如考虑在母校设立手拉壶工作室等,以便更好地传承发展这门传统手工艺。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吴绪山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