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小企业用款还款方式,解决中小企业的续贷、过桥难题;建立对中小企业“敢贷、愿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分担机制——这几条都是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个环节有针对性提出的解决措施,出自解读《广东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若干政策措施》)。7月17日,记者从广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获悉,《若干政策措施》的核心是通过依托广东“数字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信息采集、信用评价、信息共享、线上融资对接、风险补偿等一体化线上智能融资服务。
《若干政策措施》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在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直接融资等方面进行了政策创新,还结合广东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引入低成本资金和运用各类政策工具等具体措施。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何晓军介绍,《若干政策措施》正文共6个部分、22条具体措施,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出发点,力图在破解广东中小(民营)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方面探索新路径、贡献新方案。
结合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外贸大省和创新创业大省的实际情况,《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3条导向性措施,提高政策施放精准度,分别是: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鼓励贸易融资支持出口外贸型中小企业;推动知识产权融资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方面,《若干政策措施》提出4条具体措施:一是大力降低改制上市成本;二是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三是鼓励股权投资和并购重组;四是加大债券融资比重。
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所构建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是一个开放的金融生态系统,可以将数据、科技、供需双方,将增信、贴息、风险补偿,将企业的培育、监管、效果评价等所有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的要素、流程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功能齐全、公平开放、智能化的融资支持平台。"这是《若干政策措施》的重要创新之处。"何晓军说。
何晓军表示,利用数字政府的信息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已经把包括市场监管、工商登记、水电气、税收、社保、人力资源、司法这些信息都集中起来,同时把广东省1100万家中小企业信息集中起来之后,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对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级和画像。"这个画像出来之后,我们观察最好的中小企业都有银行融资了,最差的中小企业也没有办法得到银行融资,中间这部分,刚刚在可融资、不可融资的最尴尬的部分,这也是中小企业里面特别需要关注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劳动力就业、技术创新都在比较困难的时期,也是所有中小企业支持的难点和区域。"他说,通过这种风险评级和画像,可以对企业真实的状况进行描述,这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线上的风险评级的画像,甚至可以向政府提出获得一些相应的信息共享,由企业签署同意的意见,企业的信息按照依法依规的要求,银行就可以看到相应信息,"比如这个企业想申请500万流动资金贷款,可以在中小企业平台上发布信息,会有3到5家银行主动跟他对接,这时候在申请贷款过程当中,允许银行查询这些信息,这些信息除了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之外,政府系统就发挥价值,我们要让有信用中小企业能够得到贷款和融资,这是我们想做特别重要和关键的地方。"
据了解,上半年,全省共有9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数量居全国第一;各类企业累计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4114亿元,同比增长55.75%,其中IPO融资61亿元,股权再融资245亿元,交易所债券融资3808亿元;民营企业融资2658亿元,占比达64.61%。目前,我省共有595家上市公司,占全国的16.3%,其中民营企业438家,占比达73.61%。我省还有113家中小企业正在申报发行A股上市,其中25家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3家企业已启动新股发行,将于7月22日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
《若干政策措施》现已正式印发实施,下一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联合相关部门、重点地市和主要金融机构,做好《若干政策措施》的宣讲推介工作,抓好文件贯彻落实。
编辑 周梦璇